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锋(1 / 1)

加入书签

宋朝官制,进士出身的官员,按宋代磨堪规定是“一年一考一迁转“。也就是说,进士官员每年考核一次,达标就可以升官,不达标留任、或者平级调任,三年必定升一级,最多在一个地方任职三年。

而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规定是“三年一考一迁转“,就是三年有一次升迁的机会,达标就可以升官,不达标留任、或者平级调任。

在这个时候,差距就体现出来了,非进士最多要九年才会一定升迁。当然,在同一个地方最多可任职九年。

这磨堪制度完美的诠释了在大宋为什么进士倍受青睐的原因。

进士出身,混得好的,一路正常升迁,任职十年,就能当上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枢密都承旨等)一级的高官。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相应的空缺。

而非进士,比如那些靠父辈恩荫的官员,在官场努力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怎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还要讲究背景。

就拿蔡京来说,蔡京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那可是大宋正儿八经的相门。在这个背景下,即使蔡京被放逐,也不耽误蔡氏一门的荣耀。

隋唐年间,朝堂被世家把持,而两宋的朝廷,则是都在相门和将门手中。即使赵家天子富有天下,可却也得衡量一下将相两门的力量。

卢德光出身于寿阳,因此曾在河东路为官多年。之所以在晚年调到陕州,完全是因为他曾经得罪了大宋有名的将门——折家。

北宋有四大将门,分别是府州折家、青涧城种家、陕西姚家以及大众耳熟能详的杨家将。

除了杨家将在很早的时候就因为后继无人而销声匿迹了以外,其他三大将门,即使是当朝的相门也无法撼动三门的背景。

其实杨家将里面的佘老太君,原型就是府州折家的本家女子。因此后人也曾断言,说是杨家的势力最后都融入到了折家。但这话还是不太准确,因为折家将起自五代时期,比杨家将早多了。

说了这么多,不可否认,折家在府州甚至在整个河东都是绝对的庞然大物。而卢德光在河东任职期间,就是因为开罪了折家,才最终导致其晚年平调陕州的结果。

往事已矣,卢德光宦海沉浮,从十年寒窗苦读,到崇宁三年的二甲进士,其人也算是在河东实现了毕生的愿望。

可惜啊,人生或许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卢德光曾在任上多么风光,如今就有多么落寞。

因为这些年里,他过得并不如意,他知道,卢家的名声已经烂透了。

其实卢德光是要脸的人,就这么被人戳着脊梁骨,他真巴不得自己早日撒手人寰。可惜,现在真不是他想死就能死的年代。

没办法,人生或许就是这样,该低头的时候,无论你曾经多么牛掰,现在失势了,那就得低下高昂的脑袋。

对于周瑛所提起的陈年往事,卢德光便没有了声音。也不知当年他到底做过什么,反正被那妇人拿捏的死死的。

就这样,卢德光只得妥协,打算替儿子出头,和平晋营的刘军使见上一面。

然而,还没等卢德光付诸行动,那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则是带着手下突然来拜访了。

此时就见刘文昊带着王卓、唐忠等人一起来到了卢府。不仅如此,看亲卫抬着的箱子也能明白,他们此行竟还带着厚礼。

这么说吧,刘文昊可是比众人多了几百年的经验,别看他没有怎么做过官,但却深谙官场里面的道道。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刘文昊不管卢家和那些山贼土匪到底有没有勾结,现在和卢家打好关系,没有什么坏处。

“老大人,一切都是下官的错,没想到咱们这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情,下官觉得都是误会啊……”

刘文昊能步入仕途,其实全都是李岸一手操作的。以现在的背景来看,其实刘文昊身上盖着蔡京一族的标签。

李纲为什么要试一试他?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算刘文昊的亲卫没有暴打卢衙内,卢家也早就知晓刘文昊的背景。只不过在五个多月以前,那小子只是顶着一个巡检的名头罢了。

谁能想的,几个月不见,刘文昊竟然摇身一变成了火山军的军使大人呢?

即使是遥领,那也不一般啊。大宋入仕就那么几个途径,科举、制举和荫补。刘文昊能以一介白身,一年的时间就登上现在的位置,说是没有背景谁信?

“刘大人,犬子年少无知,冲撞了大人,现在也都是他咎由自取。老夫只恨年事已高,不能替大人再教训他,都是老夫的错!”

两人相互寒暄,而后刘文昊便道明了来意。该说不说,这小子非常会说话。

首先,他把卢家众人的寻衅滋事,说成了是对县衙的维护,然后又把双方的冲突解释成了是误会。

至于卢周翰等人当众调戏自家便宜媳妇的事,他却从头到尾一个字都没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