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上中国印(1 / 1)
烙上中国印
2018-04-15 作者: 王常青
烙上中国印
邻居芳姨的儿子要出国了。这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这几天,芳姨却高兴不起来,脸上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愁容。
芳姨家原先生活的并不富裕。这近几年,芳姨靠着开一家饭店挣了一些钱,眼看着生活就要进入快车道,芳姨的丈夫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去世了。只留下芳姨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
丈夫去世后,有人建议芳姨再找一个。面对介绍人的苦口婆心,芳姨一个也没有答应。有人说芳姨,你这是图个啥!找个男人也好有个说话的,再说,等将来孩子出去了,你多孤单!任凭人们怎么劝芳姨,她还是不为所动。
芳姨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看着一天天在家无所事事的儿子,芳姨看在眼里,愁在心里。芳姨本来是想让孩子重读一年高中,明年再考大学,儿子说啥也不干,也不知怎么了,这几天儿子回来,一直吵着要出国。儿子说芳姨,他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高中毕业就出国了。芳姨说儿子,出国有什么好,现在国内多好啊,也不比国外差,再说你年龄这么小,妈也不放心。任凭芳姨怎么说,儿子还是一万个想出国,经不住儿子的苦苦哀求,芳姨最终同意了。
说起来芳姨和我的岁数差不了几岁,因为她和我父亲以前在一个单位上班,就习惯了这样的称呼。平时,芳姨总会对我说,你应该叫我姐,叫姨多老,尽管这样,我还是叫芳姨。
一天,芳姨来到我家对我说,你说大勇(芳姨儿子的小名)要出国了,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他们这些90后,做起事情来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他要出国,我不想让他去,又怕他做出什么事情来,他父亲走了,我可不能再失去儿子了。说着,芳姨失声痛哭起来。我说芳姨,叫他出去一下也好,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考虑问题思维方式不一样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们是对的,出去见识见识也好,学好后还可以回来吗,他永远都是你的儿子。在我的劝说下,芳姨脸上出现了一点笑容,微笑着离开了我的家。
芳姨儿子要走的这几天,她索性把饭店的事,让我来帮她管理,她在家一门心思地陪起儿子来。
这些天,芳姨的儿子早做好了出国前的各项准备,从穿戴到生活用品,买的样样俱全,而且全是外国货。芳姨看着这些东西对儿子说,你买的这些东西一样也不能带去,我早已经给你买好了。儿子一看芳姨给他买的东西全是国货,他有点不高兴了。他一脸生气地说芳姨,我去的是美国,你以为我去的是非洲,带这些东西去,多丢人!儿子一百个不愿意,芳姨却坚持不相让。芳姨说儿子,我给你带的这些东西,你必须全部带去,你如果不带去,你也别出国了。儿了一脸无奈地同意了。
我开车送芳姨和儿子去机场的路上,路过一家书店,芳姨让我停下车,进了书店。我说芳姨,你还要买什么?芳姨说,我去买本书。儿子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芳姨,不大一会儿,芳姨出来了。我看见芳姨手里拿着一本新华字典。芳姨说儿子,把这个放好,到了国外,别光学外语,把汉语给忘了。
上飞机前,芳姨一再对儿子说,到了国外,每周给我写一封信。儿子说芳姨,现在什么年代了,还写信,打电话多好。芳姨说,我喜欢看信。儿子说芳姨,就你那点文凭,还看信。芳姨说,你不给我写信,我就不给你邮钱,儿子又屈服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说芳姨,你这是何苦呢,他们年轻人的事,你能管得了。芳姨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他知道,到了国外,他也是一名中国人,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他还小,我要让他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我看到芳姨的眼里盈满了泪水。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我为芳姨感到高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