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自我实现人——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1 / 1)
第八节 自我实现人——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八节 自我实现人——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当你早上醒来时,想象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光球,就像伟大的太阳一样。整整一天,无论到什么地方,你都会对自己说‘我就是光’,然后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某励志专家的一段激情演讲。同样,在经济学中,也存在着一个“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最初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人”又称“自动人”,是指人都渴望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需求,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使得人格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人性假设。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在他看来,最理想的人是“自我实现人”。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人”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自我实现人”比较注重客观事实,崇尚自我挑战,富有创意,自我定向强烈并且从不盲从。
(2)“自我实现人”独立性较强,不依赖他人,喜欢独来独往,独处时善于思考。一般只跟少数志同道合者交往,友情比较深刻、强烈,他们大多待人诚实、宽容、率真。
(3)“自我实现人”比较注重社会道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献身的事业是其“内在价值的体现与化身”,同时也是他们人格的投射。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人希望越来越完美的**,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的**。”因此,在“自我实现人”看来,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把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很多能在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的绩优员工,往往并不仅是为了挣钱而工作,而是为了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他们往往需要得到上司的认同。
曾有一位工程师在某大型企业供职时,多次向管理者提出创新的技术方案,但被管理者置之不理。这位工程师索性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尽管这家民营企业的薪酬并不高,但这位工程师依然愿意加班加点地工作,因为老板乐于倾听他的意见,及时不予采纳,也会温言鼓励。后来,这位工程师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并获得专利,这家民营企业也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知道要充分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尽量创造机会将这个人的才能、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只有当一个人的潜力被充分挖掘,才华能够充分展现时,人们才会感到实现自我的价值,以及因此而获得的最大满足。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虽然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不同的人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获得世俗名利,还有些人读书则是为了“做学问”,只求把某项课题搞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的追求,都有各自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不同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成为人们行为的不同动机了。
实际上,“自我实现人”假设有一个潜在的观点,即认为人是勤奋的、有才能的、有潜力的。提出了与“经济人”、“社会人”假设不同的观点与主张,这一假设注重的是人内在的精神需求,这与只关注外在经济诱因的“经济人”假设,和重视人的归属感的“社会人”假设相比,又是人性假设的一大进步,为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