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吉芬商品——下雨天的雨伞为什么比较贵(1 / 2)

加入书签

第三节 吉芬商品——下雨天的雨伞为什么比较贵?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三节 吉芬商品——下雨天的雨伞为什么比较贵?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外面雨下得很大,你着急回家,但你没有带伞,怎么办?你会去楼下买把伞吗?很可能会,但原本20元的伞现在却要28元,你会买吗?

事实是,很多人和你一样,选择了购买。

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现象与我们前面所说的供需关系中的需求定理似乎并不相符。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将镜头回放到19世纪的爱尔兰。

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使得大量的家庭因此陷入了贫苦。由于面包价格太贵,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吃得起,所以,普通的爱尔兰农民主要以土豆为食。这一年,土豆歉收,价格上涨,但是农民们对土豆的需求量不降反而大增。根据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应该下降才对。前面的这一反常现象被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首先发现,并称之为“吉芬之谜”。

后来,经济学家们发现,在不同时期的灾荒中,都发生过这种类似的现象,即低档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现象。于是,人们就将具有这种现象的低档物品统称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物品,被经济学家们视为需求定理的一个例外。一种商品要成为吉芬商品,在不考虑消费者收入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