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边际效用递减——不要每天为你的情人送(1 / 2)

加入书签

第一节 边际效用递减——不要每天为你的情人送玫瑰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一节 边际效用递减——不要每天为你的情人送玫瑰

玫瑰每天福指数总在下降到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最大,曾有一个非常体贴的大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有一天,他买了一朵鲜艳的玫瑰花送给那个女孩,那一刻,女孩倍受感动,深情地和他拥抱在一起。第二天,男孩再次把一朵玫瑰送给女孩,女孩依然很开心,但已经不像昨天那么热烈。第三天,当男孩又一次把一朵更加鲜艳的玫瑰花送到女孩手中时,女孩只是说了声谢谢。到了第四天,当女孩看到男孩手中的玫瑰花时,顿时撅起了嘴:“你这人真没劲,怎么又是玫瑰花啊?你就不能换点别的吗?”

上述故事中的男孩虽然很体贴,但他每天为女友送玫瑰花之举,却“费力不讨好”——尽管女孩并非不喜欢玫瑰花,当她第一次收到玫瑰花时,也曾激动万分。这种情况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边际效用递减”,通俗地讲,就是某种事物为人带来的满足程度、感官刺激和内心体验等,随着该事物出现次数的逐渐增多,给人带来的种种感受会逐渐下降。

边际效用递减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很多人都对第一次恋爱、第一份工作和第一次领到工资记忆犹新、经久不忘,但对第二次、第三次的记忆,往往就很模糊。这是因为随着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为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会逐渐淡化。再如,很多人都有对某种食物“吃腻了”的经历——某种自己非常喜欢的食物,如果在一段时间里反复吃甚至顿顿都吃,往往就会从“喜欢吃”逐渐转化为“腻口”的感觉。

边际效用递减既是经济学中被普遍公认的理论,也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心理医生针对恐惧症患者的“系统脱敏疗法”,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所谓的恐惧症,指的是某些人对一些并不具有危险性的事物存在过度恐惧的心理,例如不敢与他人进行交往(社交恐惧症)、害怕某些动物或某一类场所等(如不敢坐飞机等)。

在此,以一位特别害怕蚯蚓的人为例。心理医生可以先让他明确“蚯蚓无毒无害、不咬人”,再给他看一些蚯蚓的照片,然后挖出一些蚯蚓,鼓励他不断用手触碰——起先只轻微地触碰一下,接下来,逐渐让自己的手指多在蚯蚓身上停留片刻,这样就能不断降低对蚯蚓的恐惧感——直到最后毫无恐惧地拿起蚯蚓,看着它在手中蠕动,并大大方方地把蚯蚓拿到草地里放生。

上述的心理治疗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就是因为随着蚯蚓恐惧症患者与蚯蚓接触次数的增多,恐惧感会逐渐递减,最终减到零。当然,这个前提是“蚯蚓确实不会伤害人”——如果是一个非常怕狗的人,偏要仗着胆子不断试探着触摸狗,在此过程中被狗咬伤,此后往往会加重对狗的恐惧感。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