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1 / 2)
第六节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018-04-15 作者: 齐忠玉
第六节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例1】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一只乌龟带它去看海。乌龟平生第一回当向导,欣然同意了。一龟一蛙离开了井,慢慢来到大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乌龟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它让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龟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乌龟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乌龟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无法区分的“好”“坏”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职业生活中,一个经常会让人碰到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想找到“好的工作”,但什么才是“好的工作”呢?它的内涵是不确定的。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然而,人们对所谓的“好”定义不同,这才有了盲目的攀比,期望自己所获得名利能够“一步到位”;或者左顾右盼、挑三拣四,认为舒服又多金的美差总会出现。然而,一个人拥有一颗浮躁的心,又怎么能看到“路在脚下”呢?
“所谓好工作”,就是“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永远也找不到好工作。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要依据现实给予你的可能性,结合你的自身条件、兴趣特长以及你的人生发展方向来考虑。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找到一份属于你的理想工作。
从心理学角度讲,职业与兴趣,还有能力的结合,才是最佳的匹配。换言之,一个人择业如果能使其兴趣、爱好、能力、人格特质与所寻职业的要求协调一致,那就达到了“最优化”的状态。但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职业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还没有真正将自己定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盲目的,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领域。
很多人认为在外企工作很好,但是具体好在哪里呢?在很华丽的写字楼里办公?出差可以住在五星级的酒店?毋庸置疑,每个人都爱面子,这才引出了相互攀比,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然而,这一切并不适合你,都是给别人看的。
无论是职业生活还是行为处事,都要明白适合自己、自己能够加以把握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某个想法、某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或者某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无法驾驭,那么再好的方式和思路都不应该成为你的选择。
认识到工作本身的意义
人生有三个阶段:一个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二是为现实选择一份自己愿意干的工作;三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找一份工作与找一份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只是为了打工赚钱,而后者则是为了完善自我,它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个人需求与梦想。如果你的兴趣就是你的工作,那你就是幸运之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在事业成熟的同时也完善自我的人格,最终成为各方面完善的人。
每个人在择业前都可以先自测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职业兴趣等自身的因素,同时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求职的信息,看看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的最佳匹配点,不要盲目地与他人作横向和纵向的“攀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份“优差”,才能做得持久,做得愉悦,做得出类拔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