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生的现代主义流派(1 / 2)

加入书签

一丛生的现代主义流派

2018-04-15 作者: 虞吉

一丛生的现代主义流派

现代主义进入电影,要比它进入诗歌、绘画、雕塑晚一二十年,但电影对其他艺术的影响有着极强的接受力。Www.Pinwenba.Com 吧所以,在不多几年之后,在现代主义滋生的欧洲便开始了一场电影先锋运动。这场运动是在现代主义思潮曼延的前提下形成的,当电影还是无声的时候,它那种纯视觉元素以及由黑白影像引起的梦幻感觉,首先吸引住了现代主义艺术家,特别是画家的注意。现代主义画家亚波利奈、毕加索等都对无声电影表示过关注,因为他们在电影中看到了绘画的影子,进而发现电影与绘画有某种意想不到的联系。于是,一批现代主义画家很快便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欢呼画面的时代到来了,应由画面来主宰一切。他们认为,电影应当是音乐,是舞蹈,是诗,是建筑。他们主张电影应没有故事,没有开头与结尾,不存在过去与未来的一切界限。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先锋派理论,而首先实践这些理论的则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一)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奥地利和欧洲北部等地。它首先出现于绘画当中,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要求突破暂时现象的描写,展现永恒的真理。这一流派受康德哲学、伯格森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用特殊手法来表现现实世界。文学中最有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当属奥地利的卡夫卡,其特点是用夸张的、变形的,甚至荒诞的形式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作者的内心骚动外设于所描绘的形象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气氛笼罩着德国。广大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经历战争梦魇后,痛恨战争、诅咒当时社会的情绪日益增长,并对战后现实生活感到极度恐慌。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久受压抑的思想和创造力需要完全的释放。因此,表现主义电影是在否定过去、争取自由的情况下出现的,其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来强烈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与焦虑情绪。对于表现主义电影的古怪异化,法国电影史专家洛西·艾斯纳认为:那是因为德国人天生就有一种对半明不暗的状态和阴惨迷茫的空间的怀恋,并且历来信奉各种异端邪教和魔法力量。

第一部比较有名的先锋派电影是《卡里加利博士》。这部影片的导演最初定为弗里茨·朗格,但朗格另有片约,于是改为罗伯特·维内。他请了三个表现主义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西和华尔特·雷曼来做影片的设计、布景和道具。因此,这部影片的导演并不是维内,而是三个“狂飙社”的表现派画家。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卡里加利博士的精神病院院长由于杀人而被关进疯人院的故事。电影在正式开拍前对剧本进行了重大的改动:卡里加利博士不但未被关进疯人院,反而成了一个清醒者。这一改动重新确立了权威的正当权利,而否定了对权威的怀疑与反抗。影片公映后在舆论上引起了激烈争论,对其主题颇有微词,因为影片将原来的反权威主题转化为了对权威的正义颂扬。尽管《卡里加利博士》一片存在这一致命弱点,但卡里加利博士乃是电影所独创的第一个悲剧典型。这个典型所代表的与其说是一个人物,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卡里加利博士》这部有名的影片,今日已成为了解德国精神的关键作品之一。

这部影片完美地体现了表现主义风格。片中的房屋、烟囱和天空,都是在一种变异的、不可能的角度中相互对峙着。与这种非自然的、扭曲的环境相吻合的,是本应鲜活的人物都经过浓重的变形化妆,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行动就像一具具僵尸。影片明暗对比强烈,善于利用光的各种层次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从而形成夸张变形的效果。

继《卡里加利博士》一片以后,表现主义电影的作品还有弗里茨·朗格的《三生记》、威格纳的《泥人哥连》、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以及鲁宾逊的《演皮影戏的人》等。保罗·莱尼的《蜡人馆》,则是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都是以主观的手段营造浓重的神秘主义气氛,主题多为谋杀、死亡、暴力等,环境异化、塑造非自然人物是其不变的风格。表现主义电影的历史是短暂的,由于其艺术痕迹过浓,表现手法假定性太大,难有更多的观众。但其视觉风格为后来的恐怖片开了先河,特别在好莱坞的恐怖片里,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和咄咄逼人的物象,都已成为反映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的必要手段。

(二) 印象主义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电影业在美国电影的挤压下日趋衰微。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并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这一概念的法文是由“照相”和“神采”两个含义组成,前者体现了电影的逼真性,而后者则体现了由光影所带来的神奇的艺术性。这种重视光影的思想,十分符合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于是,在德吕克的理论指导下,法国印象主义电影流派应运而生了。此流派进行了一系列创作实践,代表作有: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和《微笑的伯戴夫人》,马塞尔·莱皮埃的《黄金国》,阿贝尔·冈斯的《车轮》(原名《铁路的玫瑰》)和《拿破仑》以及德吕克的《流浪女》等。

印象主义电影非常重视“光”的视觉效果,如《微笑的伯戴夫人》中,光线的昏暗营造出了阴郁的家庭环境;《黄金国》中,舞女暴露在西班牙的灼热阳光下,从而衬托出她的无奈和绝望;阿贝尔·冈斯甚至在作品中发现了“光的音乐”。印象主义电影对蒙太奇以及摄影技巧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如《车轮》中最有名的“覆车”片断:外景、悬崖、人物的面孔、制动杆、水蒸气交替出现,节奏越来越快,最后则发生了覆车的惨剧。在《忠诚的心》中,描写节日市场的镜头也是“快速蒙太奇”的成功运用。摄影技巧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主观摄影、移动摄影和特技摄影三个方面。在《黄金国》中,“当看到片中格拉那达城的阿尔汉勃拉宫时,就宛如看到一幅模糊不清的、稍微变样的莫奈(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油画”。这一宫殿形象,被称为电影中“画家视点”的主观摄影。在《拿破仑》中,为了拍摄在科西嘉岛上追赶拿破仑的场面,摄影机被绑在奔跑的马上,从而创造了移动摄影。特技摄影则体现在“叠印”的运用上,在《车轮》、《忠诚的心》以及《我控诉》中多次运用了“叠印”的手法。

印象主义电影流派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最具精品意识、最富高雅气质的一个流派。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可以领略到“象征”、“隐喻”的意味,并且其作品将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影片叙述的主题,从而创造出一种“诗意”的效果。如《流浪女》中,“表现一个儿童玩的皮球在石子路上滚转,用以象征女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在《微笑的伯戴夫人》中,“当表现妻子弹奏德彪西的曲子时,影片中就出现了水面波动的镜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