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郭豫适:实事求是,严肃谨然何 晶(1 / 1)
34郭豫适:实事求是,严肃谨然何 晶
2018-04-15 作者: 《郭豫适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编委会
34郭豫适:实事求是,严肃谨然何 晶
前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郭豫适的学术研究正是从《红楼梦》开始的。Www.Pinwenba.Com 吧1980年,他的《红楼研究小史稿》出版,1981年又推出了《红楼研究小史续稿》,这两本红楼研究史的专著,有人评价“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拓荒的意义”,而这份意义在于它“是《石头记》问世以来第一部研究红学发展史的专著,也是‘文革’以来第一部文学类学术史专著”,它“奠定了‘红学’发展史的撰写框架和模式,开启了红学史研究的新阶段”。
作为这部红楼研究史专著的作者,有人称郭豫适是“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具有一种开拓的勇气”,对此评价老人很谦虚,“这两本书只是因为当时《红楼研究》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最早从1960年开始动笔”,而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留校任教3年的年轻讲师。“当时能够开设古代文学专著研究课程的都是我尊敬的师长,我没想到他们能让我开设《红楼研究》这门课”,郭豫适感佩师长对他的这份信任,投注了最大的热情与精力进行红楼研究史的梳理评介工作。
在郭豫适研究红学史前,对于红学的历史研究已经有一些,但相对松散、不够系统全面,怎样整理出一条研究线索、如何获取丰富的资料成为了他最大的难题。当时已出版的一粟所编的《红楼梦书录》固然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前辈学者告诉的相关线索也难能可贵,但这还远远不够,学界友人和图书馆的藏书成了郭豫适最大的资料来源。但是这些书不能随便涂划,他只好随读随抄,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读完一本原著,抄下来的笔记也就成了一个小册子。
能够坚持着完成这样一部红学研究史专著,鲁迅成为了郭豫适的精神依靠,而最先萌生为红楼研究作史的想法也得益于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的启发,“试想,在没有前人著述可以师法的情况下,撰写出一部系统的中国小说史,除了需要非常广博的学识,又需要何等勇敢的开拓精神和坚韧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小说史这条线是由许多作家作品的点连接起来的,那么,从这条线上寻出一个点(《红楼梦》),试着写出这一点的线,行不行呢?”鲁迅成为了郭豫适师法的先贤,而这种开创的勇气后面,则是实事求是精神的支撑。
郭豫适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郭豫适:实事求是,严肃谨然“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强调实事求是,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学术独立的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中,郭豫适始终坚持着这点。在为红楼研究作史过程中,郭豫适遇到了一个人和一本书——李辰冬和他的《红楼梦研究》。
李辰冬曾在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平津特派员”,他的《红楼梦研究》是1940年代研究者重视研究《红楼梦》本身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对于这个研究者和他的著书该如何取舍?友人好心劝他绕过李辰冬,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郭豫适并没有听从,反而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李辰冬此书约7万字,郭豫适的评价就写了两万多字,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我佩服实实在在做学问的人,要实事求是地给予他学问的尊重”。
郭豫适很关注当下的学术抄袭现象,他自陈著作也被人抄袭过,很是不满,“引用了人家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地标注上去,这种不老实就是不能够实事求是”;他更为痛恨的是,“最坏的一种现象,抄袭者往往比原作者更早地发表论文,他看了人家的书稿,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原作者反而不能发表文章了”。他慨叹,现在做学问不仅要讲求思想,更要“注重方法”,“不能老老实实地正面印证、反面印证、最后综合考证得出最后的结论了,有了东西就赶紧发表出去”。
而他自己尊崇的是王国维治学的方法,“做学问就是要追根究底,一个字一个字地考问清楚”。
近日,《郭豫适文集》四卷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红楼梦研究史稿》、《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论集》以及《文学遗产问题探讨集》四卷,全面地阐释了他对《红楼梦》和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论述,也彰显了他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这套书的出版对郭豫适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他刚动过一个大手术,胃被切除了,已届78岁之龄的他在“不知人生几何”时看到文集的出版,他老有所慰了。虽然发出“人生几何”的慨叹,但对生活,郭豫适仍保有巨大的热情,他颇为关心当下的时事,热切地对和记者一同去拜访的殷国明教授说起“新婚姻解释法”,在他看来,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这样做有伤感情,谈到他自己和夫人五十多年的婚姻,“我们都没想过这些问题,慢慢地一路走下来了。”
(原载2011年9月8日《文学报》,作者原为《文学报》实习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