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李贺:诗三首(1 / 2)
71李贺:诗三首
2018-04-15 作者: 著者施蛰存;编者刘凌
71李贺:诗三首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汤麦斯·却透顿(Thomas Chatterton 1752—1770)。Www.Pinwenba.Com 吧他在十四岁时,便精通中古英语,伪造了许多中古诗人的作品,见者信以为真。但这位青年诗人穷苦得无法谋生,终于服毒自尽,在世仅十九年。十九世纪初,又出现了一位天才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7—1822)。他和拜伦、雪莱齐名,为英国浪漫派三大诗人。他的诗设想幽深、辞藻冷艳。他也只活了二十六岁。
在他们之前一千年,我们中国早已有了一位享寿仅二十七岁的天才诗人李贺。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皇族郑王的后裔,故自称唐诸王孙,生于贞元六年(公元七九○年),卒于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李贺七岁时即能作诗文,在张王、韩柳、郊岛、元白几乎同时活跃于诗坛,各自大张旗鼓、蔚成新的流派的时候,这个身材细瘦、通眉长爪的青年,却冥心孤往,向汉魏乐府、齐梁宫体诗中去吸取诗料。他常常带一个书童,骑着驴子,背一个破旧锦囊出去游览。想得一句诗,就记下来投入锦囊中,晚上研墨伸纸,把白天所得的诗句写成全篇。他的诗多用乐府古题,又好拟作古诗。文字秾丽幽艳,造句命意,不落寻常规格,兼有却透顿和济慈的特征。他留下了二百三十三首诗,死后十五年,杜牧为他写了《李长吉歌诗叙》一文。这是一篇著名的序文,杜牧用许多比喻来形容李贺诗的各方面风格: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
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在这篇序文中,杜牧把李贺的诗比之为屈原的《离骚》。但是,他又说,《离骚》对君臣治乱有讽谕作用,李贺的诗,是不是也有呢?这里,他用了一个疑问句:“得无有是?”可知他以为李贺的文辞可能已超越了《离骚》,而理还不及《离骚》,如果李贺不早死,他的诗中稍稍加一点“理”,就可以《离骚》为奴仆了。杜牧这个“理”字,曾引起后人不少议论,有人认为这个理字指思想内容,有人以为指思维逻辑,成为李贺研究的一个问题。
李贺的诗有十馀家的评本、笺注本。近百年来,最为流行的是清乾隆年间王琦(琢崖)编注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此书已于一九七七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附有姚文燮、方扶南两家的评解。姚文燮著《昌谷诗注》,在王琦之前,其书有顺治刻本,已不易得。方扶南评语向来没有刻本,只有传钞过录本。现在把这两家的评解附在王琦本之后,一本书就可抵三本书,对学人很有帮助。不过书名改题为《李贺诗歌集注》,却是错了。李贺的诗集,古刻本称《李贺歌诗编》,王琦的原本也称《李长吉歌诗》。歌诗是可歌的诗,一个概念;诗歌是诗与歌两个概念,李贺的诗都是歌诗,书名称诗歌,便失去了原题的意义。
李贺诗虽然有许多注本,大家都只能注出典故,而典故在李贺诗中使用得并不多。李贺诗的难解,在他奇诡的想像和幽隐的句法章法。王琦的注本虽然比较好些,但还是有许多值得讨论的疑点。现在我们选几个例子来谈谈: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捲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李贺的著名作品。《雁门太守行》是汉代乐府旧曲,但今天所可见的古代歌辞是颂扬洛阳县令王涣的政绩的,与雁门太守无关,可知已不是原始的歌辞。梁代简文帝也作过一首《雁门太守行》,内容涉及边城征战之事。李贺此诗,大约是仿简文帝的。
《又玄集》选此诗,第二句作“甲光向日金鳞开”。北宋人所见李贺诗集,此句都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王安石开始提出疑问:既然黑云压城,怎么还有太阳光能把甲胄照成点点金鳞呢?于是大家怀疑此句文字有误。后来居然有一个北宋刻本,此句作“甲光向月”,许多迷信古本的人,就以此为依据,定李贺原作是“向月”。王琦的注本也把此句定作“甲光向月金鳞开”,并解云:“此篇盖咏中夜出兵、乘间捣敌之事。‘黑云压城城欲摧’,甚言寒云浓密,至云开处逗露月光与甲光相射,有似金鳞。”但是,很使人诧异的是,他又辩驳了王安石的观点:“秋天风景倏阴倏晴,瞬息而变。方见愁云凝密,有似霖雨欲来;俄而裂开数尺,日光透漏矣。此象何岁无之?何处无之?而漫不之觉,吹瘢索垢,以讥议前人,必因众人皆以为佳,而顾反訾之以为矫异耳。即此一节,安石生平之拗,可概见矣。”他这样痛斥王安石,以为既有黑云,又有日光照耀金甲,是随时随处可有的自然现象。然而他又不用“向日”,而采用“向月”,并肯定这是诗人描写中夜出兵的诗。一个人的体会如此矛盾,实不可解。其实,甲光如果向月,决不会见到点点金鳞。诗人既用金鳞来比喻甲光,可知必是在黑云间隙透出来的日光中。
第四句“塞上燕脂凝夜紫”,也还有疑问。诸家所注,都不很可信。“塞上”二字,金刻本作“塞土”,刘须溪的评本、吴正子的注本均承其误。不论是“塞土”或“塞上”,注释者都引《古今注》注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王琦知道这个注不对头,他说这一句“当作暮色解乃是,犹王勃所谓‘烟光凝而暮山紫’也。”他笼统地把这句诗讲作描写战场上的暮色,这也使读者不能不发问,诗句中明明有“燕脂”二字,为什么注家都好像没有看见,一个字的注释都没有呢?方扶南批了一句:“燕脂,谓燕脂山所产之草。而黑云映日,有此怪光紫气。”这个批语,已接触到诗意,但还没有抓到要点。
我以为这一句应当引《后汉书·匈奴传》所载匈奴歌作注,诗意才能明白。匈奴歌云:“夺我祁连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祁连山产燕脂草,匈奴妇女红妆,都用此草。汉兵夺得祁连山,匈奴作歌如此。李贺暗用此事,意思是说,大军所至,塞上燕脂也为之失色。凝夜紫,即夜凝紫,夜间寒冷,故红草凝冻成紫色。
此外各句,均已注解明白,不须多讲。全诗以六句写战斗,末两句提出主题,只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苏小小歌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