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悟心境(下)(1 / 2)

加入书签

第九章悟心境(下)

2018-04-15 作者: 魏凤莲;余春荣

第九章悟心境(下)

(三)让世界充满爱

生命的意义在爱人。Www.Pinwenba.Com 吧我们做人到底拥有多少成功和快乐,取决于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又有多少人在爱着我们。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情。点亮心中的烛火,不吝惜人世间那份纯真的真、善、美,你会发现,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会照亮你自己,世界定将无限光明而又温馨。

1.爱心项链

有一名矿工在挖掘煤矿时,一不小心触及炸弹当场被炸身亡,他的家人只得到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他的妻子在承受丧夫之痛的同时,还要面临经济上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压力,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谋生。正当她发愁之际,丈夫生前所在挖掘班的班长来看她,看到如此惨不忍睹的窘况后,便建议她到矿区卖早点,以维持生计。于是,她做了一些馄饨,每天一大清早就到矿区去卖,开张的第一天,来了12位客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月的流逝,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吸引了更多的回头客,生意好时,大约有三四十人,生意清淡时,即使雨天或者寒冬也不少于12人。时间一久,矿工的妻子们都发现自己的丈夫每天早上工作以前,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吃一碗馄饨,她们对此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想一探究竟,甚至跟踪质问丈夫,但都得不到答案。有的妻子甚至还亲自动手做美味可口的早餐给丈夫吃,结果丈夫还是着了迷似的要去吃一碗馄饨。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班长也被爆弹炸成重伤,在弥留之际,他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妻子叮嘱道:“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同班伙伴的约定,朋友死了,留下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妻儿们,除了我们还有谁去帮助那对可怜的母子呢?”从此以后,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位女性的身影,在来去匆匆的人群当中,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人,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了,而矿工的妻子也两鬓斑白,老态龙钟,然而,这位饱受风霜、历尽磨难的母亲,依旧用真诚的微笑迎来每一个顾客。前来光顾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替代年老的,女的换成男的,但从未少过12人,经过十几年的岁月更替,人世沧桑,12颗爱心依旧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用一颗颗爱心缀成的项链。穿越人世间最宝贵的岁月,横跨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12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只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永恒、无价的爱的付出。一个人的早餐只是一个鸡蛋,两个人的早餐就是一顿爱,一个人的拥抱只能抱住风,两个人的拥抱真实得发痛,一个人的快乐太过单薄,两个人的快乐能愉悦彼此,一个人的痛苦苦得没有尽头,两个人的痛苦至少有个人说说,朋友就是喜欢你,也了解你的人,朋友就是愿意为你做尽一切、却从不要求回报的人。这爱心缀成的项链,这项链缀着的爱心,像一面鲜红的旗帜,似一座不朽的丰碑,宛如一棵永远长青的大树冥冥昭示着:正气、进步的社会不呵护弱势群体呵护谁?善良、美好的人间爱神,不呵护这样相濡以沫、默默奉献的朋友呵护谁?只有这普普通通的爱心项链代代相承、薪水相传,才是构筑中华民族道德大厦的圭臬啊!

2.爱谁都值得

他原本是一个弃婴,20年前被一个女人抱回家。

这家就夫妻俩,40岁上下,膝下无儿无女,住在这座城市的边上。日子过得也很恓惶,丈夫有病长年卧床,女人常常靠出外帮别人做事或者去城郊捡破烂养家糊口。然而,这家人对孩子并不薄,视同己出,虽然苦巴巴的,还是买了奶粉鸡蛋,一路把孩子拉扯大。

长大后,小学没念几天,他就不上了,跟着一帮孩子鬼混。开始,他还回家。后来,一看到养父病态恹恹地躺在床上,养母头发蓬乱地忙这忙那,他就有点烦这个家了。有一次,在城市的公园,他跟几个孩子抢了民工的钱,结果被抓了起来。放出来后,他想,如果那个家有一点嫌弃他,他就彻底地离开。然而养母依旧亲热地待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之后,他的养父死了。养母也愈发的老了,像风中的的蜡烛,头发花白而蓬乱,也愈发的憔悴了。到了就业的年龄,他也没有找工作,一天到晚四处闲逛。结果,因为一次合伙抢劫,他被判了5年。5年的日子是灰暗的,这期间,还是这位60多岁的养母,千里迢迢,奔到他服刑的监狱,探视他。望着已经风烛残年的养母,他有些痛心,觉得有些对不起她。

出来后,他并没有回到养母所住的那座城市。他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在另一座城市待了下来。几乎没有安稳几天,他便又和当地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到一起。这一次,他们要做一宗大买卖,然而,蹊跷的是,那天他们一伙人几乎就要得手了,结果他负责引爆的炸药,竟然没缘由地哑了火。

就因为炸药没有爆炸,运钞车安然无恙,而他们却被警方抓获了。在警方的询问中,他交代,他之所以没有引爆炸药,是因为在即将点燃引线的一刹那,他发现,旁边有一个蹬三轮的白发蓬乱的老女人,像极了自己的养母。

他的这一闪念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通过当地派出所查询,得知他的养母还活着,警方便千里迢迢把他的老母亲接来,安排与他见面。当养母看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便一下子扑上去抱住了他,母子俩抱头失声痛哭。养母说:“你的事情,警察都和我说了。”他哭得愈加不能控制了,他说:“妈妈啊,儿子对不起你,对不起你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抚养。像我这样狼心狗肺的家伙,辜负了你这么多年的爱。”他接着有些撕心裂肺地喊道:“妈妈,你爱错人了……”

“不”,养母拢了拢头发,接着说,“妈妈并没有爱错人。是的,在这之前,妈妈也曾伤心过,对你几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这一次你所做的,让妈妈知道了,妈妈并没有爱错你!”

故事的结果很简单,漫长的刑期之后,他也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他在一个偏僻而陌生的城镇开了一家小吃店。没有人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原来是干什么的。那里的人们所知道的是,他接济过不少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个很有善心的人。

他死亡之前,把他的那家店留给了一个孤儿。他给这个孤儿的遗言只有一句话,据说那句话还是他的养母留给他的:这个世界,爱谁都值得。

3.有爱就有天堂

有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地狱的人痛苦而天堂的人快乐?

上帝什么都没说,把这个人带到了地狱。

这是吃午饭的时间,地狱的人正围着一大锅的美食,那个人看了看对上帝说,上帝,连地狱的人都能吃到这样的美食,那么天堂的人会有多幸福啊。

上帝还是什么都没说,美食煮好了,地狱的人们都很开心,每人拿出了一个长柄勺,那是用来吃饭的。可是,很无奈,勺子的柄太长了,无论他们怎样调整位置,那样的长柄勺都没办法把美食吃到嘴里,于是他们抱怨、诅咒、谩骂……

这个人恍然大悟,噢,上帝,原来地狱的人是这样受苦的:虽然拥有美食,却没办法吃到嘴里。

上帝还是没说话,并在晚饭的时间把他带到了天堂。天堂的人也正围坐在一大锅美食的旁边。这个人赶快走上前去想看看天堂的更美好的食物,可是他却发现锅里的食物竟然是和地狱一样美食!他疑惑地看着一切,这个时候,天堂的人也拿出了吃饭的勺子,竟然又是和地狱一样的长柄勺!那个人更疑惑了。可是接下来的情形让他震惊。

天堂里的人用长柄勺舀出锅里的美食,喂到了长柄勺能够到的另外一个人的嘴里,那个人又用他的长柄勺喂另外一个人,如此往复。一会儿,大家就都吃完了美食,做各自的事情去了。

地狱与天堂,其实就是有私与无私。

天堂是什么?就是无私的快乐!

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天堂里的人,多用你的长柄勺来帮助别人。因为有爱就是天堂。

悟之道: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没有爱,人间将一片荒芜。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爱能使一个人温暖,爱能使一个人迷途知返,爱也能使一个人弃恶从善。爱没有界限、不论价值、不分身份。当大爱无痕,当爱洒满人间,人间就是天堂。

三、放飞梦想

青春是一首美丽的歌,多少故事在歌中诞生,最终交织成难忘的旋律。青春不能永恒,却可以无悔!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决心做到脚踏实地,勤学多思,全力以赴,永不放弃。把握春天,让我们的梦想起飞。

(一)梦想是你的宝贝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梦想是你的宝贝。对于富有者,梦想是霓裳;对于清贫者,梦想则是财富。梦想是一首壮歌,它一直萦绕在你的耳畔,默默地为你的前行输送力量。

1.梦想就是你自己的宝贝

安第斯山脉有两个好战的部落:一个住在低地,另一个住在高山上。有一天,住在高山上的部落入侵位于低地的部落,并带走该部落的一个婴儿作为战利品。低地部落的人不知道如何攀爬到山顶,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决定派遣最佳的勇士部队爬上高山去带回这个婴儿。

勇士们试了各种方法,却只爬了几百尺高。正当他们决定放弃解救婴儿,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时,却看到婴儿的母亲正由高山上朝他们走来,背上还缚着她的小孩。其中一位勇士走向前迎接她,说:“我们都是部落里最强壮有力的勇士,连我们都爬不上去,你是如何办到的呢?”

她耸耸肩说:“他不是你的小宝贝。”

一个人的目标、梦想就是自己的宝贝。没有人会比自己更重视、保护它,并且为它奋斗,千万不要期待他人,你必须自我要求。

2.做人一定要有梦想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就看你有没有雄心去捕;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没有雄心去做。即使你现在两手空空,但如果自始至终怀揣着雄心壮志,你就不是一无所有;怀揣着梦想,在人生旅途上精疲力竭时你就可以随时充饥!

多年前,一位父亲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农场上玩耍。这时,一群大雁叫着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父亲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

父亲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父亲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陷在黑暗当中,不知道哪里才是方向。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直接,他进步得越快,对社会也就会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再加上矢志不渝地努力,没有什么不能成为现实。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20世纪初,有个年轻的美国人,他确立的人生目标是当美国总统。1910年,他就当选为纽约的参议员;1913年,他担任海军部助理部长;1920年,他出任了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1921年,在他39岁时突染重病,他成了一个双腿不能活动的残废人。但是这个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当总统的梦想。

他制订了一个旁人看来十分笨拙的身体复原计划——从练习爬行开始。为了激励自己的意志,每次练习爬行的时候他都把家人、佣人叫到大厅来看。他说:“我不需要掩盖自己的丑态。”他虽然用尽全力爬得汗如雨下,却还赶不上刚会走的小儿子。他的妻子后来回忆说:“见他这样,就像有千把尖刀刺在我的心上,可是他从来不听劝阻,坚持到底。”将近7年的坚持苦练终于使他从爬到能够站立起来,虽然仅仅能够站立1小时。1928年,他竞选纽约州州长成功。1933年3月4日,他就任了美国第32任总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并于1936年、1940年、1944年破例的三次连任,成为一届美国历史上长达12年的伟大的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先将美国从经济的大萧条中解脱出来;之后,他又带领美国向法西斯宣战,同全世界一起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5年4月12日,63岁的他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而去世于美国总统的现任上。这位美国总统是谁呢?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目标使他的生命力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奇迹,他的成功就是追求目标的胜利!

其实,怀有远大的理想,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有远大的目标,有积极的心态,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也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悟之道:

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

(二)有梦想更要有行动

人们常说,有梦想才能有作为,有行动才能有成功。大家一定知道文学大师林语堂吧,他把梦想和行动看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他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为止。”但要想使“这些梦想成为事实”,行动才是唯一的手段和保证。因而,无论你目前的状况如何,只要你拥有梦想和行动,你就一定能像小毛虫那样,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顶峰”。

请记住下面的等式:成功=梦想+行动。

1.25年前的梦想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人学生认为,他将来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1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精神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

2.紧抓梦想不撒手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反复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年轻人就很容易自我设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

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被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朝思暮想的美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3.带着梦想去飞

人当然不能总是在梦中生活着,但人活着决不能没有梦。一生有梦,不停地追梦,尽管很累,但人始终是在愉快中活着的。

小的时候,人人都爱做梦,希望自己当个科学家、宇航员、法官、军人、歌星或电影明星,希望登上其他星球,希望到大海深处,希望成为百万富翁,希望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会到现实的无情,有些人开始不相信自己,认为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变得安于现状。更有的人常常忘记了自己是否还有梦,包括梦的色彩和梦的境遇。

人当然不能总是在梦中生活着,但人活着却决不能没有梦。

梦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正是不断带着梦想,才从穴居的山洞中走出,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踏上了文明的征途。请想一想,如果没有登天的梦想,我们今天也许还不知道月亮上到底是什么模样;如果没有向往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我们今天甚至连飞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如果没有截断巫山**的渴望,就不会有今天高峡出平湖的景象……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梦想,我们才不断地超越自己。梦想推动着我们向前进。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平淡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生没有生动的内容;没有梦想的人生也是平庸的人生,因为我们无法跨过自己的障碍。人要是被平庸包围着,生活就会因为重复而变得狭窄、枯燥、寡淡无味,生命的色彩也会剥落许多。当生命的内容总是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复印状态时,为逃避这恼人的生活现实,很多人带着激情和梦想去寻找别处的生活,有些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人超越了自身的生存境遇,圆了自己的梦;有些人依旧跋涉在奔向别处生活的旅途中。人生总是在不断地梦想着、不断地追求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停地追梦。

对于一个憧憬生活的人来说,此处是没有生活的,周围也是没有生活的,内心所向往的生活总在别处,总在为生命的激情和梦想寻找方向,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的渴望,是那些追问并探寻生命意义的人,一生都拒绝生活的本质是平庸的渴望。

一生有梦,不停地追梦,尽管很累,但人始终是在愉快中活着的。

美国有一位教授,现已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纽约探险俱乐部成员,早在15岁那年,他就把一生想干的事情列成一张表,称之为“一生的梦想”。这张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马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这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和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部书;游览完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参观全球的每一个博物馆;结婚。他把这里的每一项计划都编上了号,一共是127个目标。截止到2001年他69岁时,在他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和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他已实现了其中的108个。

也许你认为干吗要活得这么累,但这位教授却说:“正是因为我一生都有梦,都在不停地追梦着,所以我感到很幸福,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就生活而言,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当生活在彼处时是诗、是梦,而当彼处一旦变为此处,梦和诗又在别处了。

有人说人有三种本能表现:第一种是羡慕别人,学习别人,来引导自己,希望自己有更好的本能;第二种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知道自己的分量限度,而不至于有太多的非分妄想;第三种本能最珍贵,这是对自己的自信和要求:给自己期望,从自己做起,做到更好。

悟之道:

只是羡慕别人没有什么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要敢于梦想、敢于尝试,自己为自己筑梦,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些梦想。给自己更大的思想空间,思想开放了,行动才能迈开步伐,然后去一步一步堆砌你的梦想,这样你所期待的就不会愈来愈远。不要限制自己的梦想,带着梦想去飞,只要你肯干、肯去努力实践,你就一定能梦想成真。人生有梦是幸福的,只要不是永远活在梦中。

四、顺其自然

在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随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淡定人生没烦恼

淡定一种智慧。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只有迦叶使者,绽开会心的一笑,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让人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佛法所说的四大皆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它只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学会放下、活在当下。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1.身在何处都要坦然

如果我们每天骑着单车上下班,回家到菜市场采购一番,之后做几盘可口的家常菜,和家人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么我们应该庆幸,因为平淡的生活中充满着无比的幸福。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那么他的内心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划出优美的人生轨迹,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足矣!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手下提醒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5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80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生活,并不是只有功和利。尽管我们知道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如日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那么,生活不是会轻松得多吗?

有了这份平淡的处世心态,我们就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当我们忙里偷闲与爱人、孩子一同去逛公园、去看场电影、去搞一次野炊时,我们都会懂得,生活其实有很多内容。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个出国名额而彻夜不眠,大可不必为一次职位的晋升而寝食难安。在平日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岗位平凡,但我们乐在其中;斗室而居,但衣食自足。虽然我们普普通通如一棵草,平平凡凡如一朵花,但我们同样可以骄傲,默默绽放的花朵同样芳香怡人!

2.随遇而安

“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在生活中拂逆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话说:“不如意事常有**。”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所可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有**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的办法,就是使自己“随遇而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