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1 / 2)

加入书签

7.3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

2018-04-15 作者: 王麟生;戴立益

7.3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

在电子电路中,任何交变电路都会向其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形成交变电磁场。Www.Pinwenba.Com 吧交变电磁场中,变化的电场与磁场交替地产生,由近及远以一定的速度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小至空调、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大到雷达、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遥测遥感等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电磁污染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1999年5月7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通报新闻界:随着各类电器设备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应用,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4大公害,应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和减少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电磁污染就其产生根源主要有:

1.广播、电视、雷达等大功率发射设备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环境的污染;2.工业、科研、医疗部门使用的射频设备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3.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4.电气化铁道电力供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5.各类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泄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6.事故产生的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7.3.1电磁辐射的分类

现实生活中主要的电磁辐射源有:高频加热设备(如高频焙炼,高频焊接);无线发射设备(如电视台,移动电话);微波加热设备(如民用微波炉,微波治疗等)。

按其对生物作用的不同,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它对生物的损伤程度随量子能量的增大而增强。当量子能量水平大于12电子伏特时,可因电离作用使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即发生了“电离辐射”;若量子能量低于10—12电子伏特,则不会导致组织的电离,但可引起生物组织分子的颤动和旋转,对人体也会导致某些生理障碍。

电磁辐射按其辐射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工电磁辐射两大类。天然电磁辐射是由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器设备,飞机等造成直接危害外,还会在极宽的频率范围内产生明显的电磁干扰。天然电磁辐射严重时,能引起动物的神经系统紊乱,如某种鸟类的群体撞墙等。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由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的辐射引起,能产生这类辐射的辐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7.3.2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或产生累积效应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伤害。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电磁辐射可造成广泛的生物损伤效应。

1.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

电磁辐射可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电磁辐射还能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调,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由于电磁波具有穿透力,故不仅可作用于体表,还可祸及深层组织和器官。

2.对心理和行为健康的危害

电磁辐射可以对健康和患病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大量资料证明,电磁辐射能使人出现头昏脑胀、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超短波、微波除了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主要在心血管系统有反应,其中以副交感紧张反应为多,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等。

4.对眼的危害

当微波作用于人的眼睛时,由于眼睛晶状体水分较多,更易吸收较多的能量,从而损伤眼睛的房水细胞。晶状体内无血管成分,代谢率低,很难将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吸收掉,日积月累在晶状体内形成晶核。高强度电磁辐射可使人眼晶状体蛋白质凝固,轻者混浊,严重者可造成白内障,还能伤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导致视力减退乃至完全丧失。人眼在短时间内经微波辐射后,出现视觉疲劳、眼睛不适、眼干等现象,视力明显下降,夜晚更为突出。

5.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危害及其引起的生殖障碍也日益被各国学者所关注。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当睾丸的温**到10℃—20℃时,皮肤虽然没有刺痛感,但男性生殖机能可能已经受到微波辐射的损害。受微波辐射后,可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同样,电磁辐射还会造成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6.导致内分泌紊乱

电磁辐射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腺体细胞功能状态异常,导致激素分泌异常。电磁辐射作用于肾上腺,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直接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作用于垂体则使生长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作用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将使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异常,导致儿童发育障碍;作用于松果体则松果体素水平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生率增高,并导致生物钟紊乱。

7.对癌症发生率的影响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以多种方式影响生命细胞,一般认为,极低频电磁场与白血病(尤其是儿童白血病)、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癌、神经系统肿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有关,这些结果通过细胞学研究得到了理论验证。电磁场可能通过干扰钙离子穿越细胞膜的流动而促发癌症,因为钙离子的流动与控制肌肉收缩、卵子受精、细胞分裂以及生长发育等主要功能有关。电磁辐射还可能扰乱细胞处理激素、酶及其他化学物质的能力,会导致各类癌症的发生。

8.对胎儿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最为严重,胎儿的组织器官正处于逐渐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特别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当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时,对电磁辐射作用要比成年人敏感,受到电磁辐射后,将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专家指出,电磁污染是胎儿致畸的重要根源之一。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在1—3个月的胚胎期,一般后果为肢体缺损和畸形;在4—5个月的胎儿形成期,一般后果为智能损坏,甚至造成痴呆;在6—10个月的胎儿成长期,其主要后果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并且影响终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