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活的快乐吗(1)(1 / 2)
第73章 活的快乐吗(1)
2018-04-14 作者: 不渝
第73章 活的快乐吗(1)
薛安支支吾吾道:“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觉得要介绍给你。我怕你现在急着找,不能找到好的。”
薛柳道:“你要为我做媒?”
薛安道:“可能吧。”
薛柳道:“好吧。有时间可以约出来见见。”
薛柳又在吃了饭,就回去了。
薛安吃完饭,就打发小厮去长安的驿站去等,薛家的管家常爷收书回来了没有。常爷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人很结实。他在薛家已经干了四十年了,从小就生活在薛家。
常爷一般负责薛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主人们有求,他就必应。薛安喜欢读书,需要人去收书。这天底下的书,能看到的太少了。大多的书都散落了民间,因为没有人刊印,大多都是原稿。
常爷常常要一个月去洛阳,他在哪里命人长期收书。洛阳哪里有文人负责看下收上来的书,防止有人滥竽充数。因为薛家给出的价格很高,只要原稿的抄写本就行。但是面对着一本书,一百两银子,有些人就临时大量创作起来。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混饭吃的行当了。
而薛安最恨那种为追求利益速成的烂书了。于是就要有人先给他把关,如果这本书,是没有花一年写成的,而是在一两个月内写成,就不要。这种粗制滥造的书也很容易把关,因为他们语句大多臃肿,辞藻大多矫揉做作,描写大多生硬,主线也不分,支线旁支末梢的很长很臭,甚至写的是什么,作者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书,就是上厕所都不愿意看。就这样也想换得一百两银子。
莫以为文艺创作是一种高雅的事情,就疏忽了对品质的考量,或者是品质没有清晰的标准。这就给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人一些空子。但经典的作品始终会放出光芒,滥竽充数之徒,永远埋没在浩瀚的书海中,无论过了多少年都不会有人记得那些书。
负责帮助薛安把关的这个人叫刘民。是一个洛阳的大才子。他的爱好也是读书。他也是薛安非常要好的朋友。少年时,刘民家穷,没钱去上学。那时薛安到洛阳游玩,参观一个私塾,见到一个孩子趴在教室的窗前上课。他走到跟前问道:“你为何不进去上课呢。”
孩子说道:“我没钱。”
薛安道:“人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你又这么爱念书,以后,我给你钱让你读书吧。”
孩子点点头,开心的答应了。
这个孩子就是刘民,后来刘民苦学十年,终于成了一个饱学之士。成了洛阳的大才子,众多官员富绅都与之交流,称他是名士。
他没有一般名士那么高傲,动不动就恃才傲物,见了谁都暗讽嘲笑。他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和富绅们交往时,多多都是劝他们乐善好施,善待百姓。对于那些听了他话去做的人,他不惜文墨予以褒扬,并赠予自己的书画。
他的书画非常名贵,他随手写一只喜鹊。都能换得一千两银子,足足够普通百姓家生活十年之用。
由于他做了这么多,引导了一个清新的风气。他在洛阳的地位越来越高。洛阳的节度使,都邀他是座上宾。
他闲来无事,就帮助薛安收书,收来之后,他先看。看到自己喜爱呢,就派人多抄一本自己留着。
他看文字非常仔细,那些滥竽充数的书,根本就逃不出他的眼睛。
这天,他又看了几本送上来书。突然有一本书很奇怪,封面写着,洛阳花木大全。他心道:“这书,看名字应该是一本农业科技书吧。”但是翻了几页,画了几幅普通的花草,如月季花,蝴蝶花。但是每一个花之下都有一个古怪的诗句。这诗句读起来像一种武功招式。只是感觉这难懂的诗句,很像是在描写某种动作。
刘天学识渊博,在难懂的商朝甲骨文,他都能解释的了。这冷门的诗句,却让他只能意会,不能言谈。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他的小厮喊他吃饭了,他都不去,继续看书。小厮又来喊了三次,他才摇摇头放下书。
过了两日,他让人抄了两本,一本留给薛安。一本自己留着研究。他又写了一封信给薛安,把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都说出来了。希望能得到薛安的认同和解释。
常爷在洛阳这里来到他家,把收上来的书带走。当然还有那封信。临走时,刘民还叮嘱道:“一定要记得让薛公子看看那封信啊。”
常爷点点头。就回了长安。
小厮在长安驿站等到了常爷。小厮开着马车,把半车的书带了回来。
薛安见到书,喜出望外。就要去找本看看。小厮说道:“这是常爷吩咐的,刘民给你的书信。”
薛安听道有刘民的消息,更是高兴,先看了信了。
薛安知道了刘民的疑惑,速也先看了那本书。这书果然玄妙,薛安看了无数书,还是一次遇到,自己都晦涩难懂的。这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他一定要破解这本书的含义。
他又找来,夏商时期的古文刊本,一个字一个字对照,去翻译,去推断,这个字应该是何意思,那个字应该是何意思。
费了半天的力气,终于把第一首诗弄懂了。第一首诗说的是月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