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42)方略(1 / 2)
商成没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先请兵部燕渤司的人拿来了燕山卫地理舆图还有相关的军事资料,又请两位兵部要员屏退左右并布置关防,直到一切布置妥当,他抱歉地说:“不是我太谨慎,是事兹体大,不能不xiao心了再xiao心。”他从怀兜里掏出一份不厚的卷宗,递给兵部尚书。“这是我们的新想法,请两位大人先替我们审度斟酌一番;也要麻烦尚书大人一下,转递到宰相公廨。”
直到这时,兵部尚书才明白商成进京的目的和他们的揣测完全不同。他又是尴尬又是mi惑,讷讷地说道:“你看,你看我们,我们……呵,呵呵……”嘴上不知所云,手已经接过卷宗,目光掠过卷宗封皮上的题目,登时惊得浑身一个激灵一一他手上拿的居然是《燕山卫秋季草原作战方略(草稿)》?!
徐侍郎也走了过来,瞥见卷宗题目也是不禁低噫一声。他也不拖椅凳,就俯在尚书身边,与尚书一同仔细审读《方略》。
《方略》的内容不多,只是大约记叙了燕山卫的秋季战役构想,并不详尽;对端燕枋三军各部的驻换防、移动、补给、目标以及进退路线也只是概略描述;燕中燕东的出兵日期也不确定,一切都要根据准备阶段的进展以及战事发起之后的形势临时作判断。《方略》唯一能够确定的内容,就是请求兵部居中协调渤海燕山定晋三卫的关系,让渤海卫和定晋卫在战前准备期和战事发展过程中进行战略佯动,以分散突竭茨的注意力;同时,燕山卫也希望并恳请这两个卫镇能在渤海西部与定晋东部保持部分机动兵力,以便在战事有可能发生关键xing变化的时候,能及时介入战场,扩大战果或者掩护燕山卫军……
虽然《方略》只是份草稿,但是该jiao代的地方都jiao代得很清楚,战略意图和战术要求也很清晰,两位大人字斟句酌地仔细看完,自然也就全然明了贯通。
尚书大人再把《方略》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攥紧了手里的几页纸,首先问商成:“你们燕山卫,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拿出这样的一个方略?”他是进士出身,虽然也掌过军带过兵,但绝不能算是纯粹的军人,所以对一项军事行动的判断标准并不是简单的“胜”或者“负”,而是资深文职官员看问题的习惯xing角度一一立场。他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在朝廷刚刚决策南征之际,燕山卫突然抛出这样一个军事计划,是不是朝堂上南北之争的延伸与激化?
商成把手一摊,说:“不是我们要在这个时候拿出这样一份方略,而是我们的处境决定了我们的行动。”他不是不知道un季战役刚刚过去,各部都需要调整补充,将士们也需要休整,军械后勤上也需要进行充实和完备;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可是突竭茨人不给燕山时间。燕山卫府判断,突竭茨人即将对燕山进行报复,战事发动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九月上旬;而且这次入侵的规模很可能超过过去几年的任何一次。他焦虑又忧愁地说:“……其实我们也很清楚,现在的燕山卫,内部需要时间进行修养,外部的敌人却在摩拳擦掌虎视眈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防御。可是全面防御兵力捉襟见肘,重点防御又缺乏可靠的敌情动向,无法做到万无一失。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进攻。”至于这次作战的战术目标是争取破坏或者粉碎突竭茨人的报复行动,战略目标是黑水城与东庐谷王,因为在《方略》里已经有很清楚的描述,所以商成就没有再进行赘述。而且,因为战略意图的顺利达成需要的先决条件异常繁多又错综复杂,很难在一份简短的草稿中进行详尽剖析,所以商成就把是否执行战略意图的决定权jiao给在前线指挥作战的人,在《方略》中,就用“一切以临战指挥将领的个人判断为准”来一言概括。
徐侍郎微微颔首。商成说的不错,现在不是燕山卫想不想主动出兵,而是形势bi迫势非得已。眼下燕山外有强敌内无援军,无论全面防御还是重点防御都不能确保三州万全,如此艰难局面,不主动出击的话,损失很可能还会更大。
但他同样是进士出身,能理解商成他们的用心和苦心是一回事,数十年的风霜经历和仕途磨砺,使他在思虑难题却难免有些患得患失,忍不住就问道:“燕督,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我看这个方略的各项举措,牵扯到燕山渤海定晋三卫,算上可能参战的渤晋两卫,需要几近十万人参与,如此大的规模,如此繁多的事务要协调,还要保证各部守默契步调一致,才能保证方略顺利执行一一实话说,这很难。”他走到舆图前,指着燕东端州再进草原到白澜河谷一线。“特别是这一路兵变数最大。力量远逊对手不题,仅仅是个打轻打重的事,就很要花费一番心血。打狠了难免会撤退不及自身陷入被动,打轻了又不能you使东庐谷王上当,撤退过快要引起敌人警觉,撤退过慢又可能被强敌纠缠环绕一口吞下一一”他在舆图前来回踱了几圈,思忖了再思忖,终究还是束手无策,长嘘一口气喟叹道:“难啊,太难了!”
兵部尚书缓缓点头。细看《方略》,在燕东作战的虽然是偏师,可却是整个战事中画龙点睛之关键,偏偏又是这里的彼此力量最为悬殊,战事发展也最难预测,稍有不慎就是满盘负尽。到时不仅偏师不能保,敌人挟胜尾随入燕的话,燕东也是危在旦夕;若是再被东庐谷王借故唐驿道绕袭留镇,燕中出留镇大军就是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真有那一天的话,燕山的局面必然糜烂不可收拾,连中原和上京也会震dang……
他思虑太深,忍不住就喃喃自语道:“本朝上将之中,能打此战者寥寥,除非……”
“除非是老杨度!”徐侍郎接过他的话说。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能打这一仗的,也只能是老扬度了;其余将领都难堪此任。萧坚用兵稳妥谨慎,擅长以势压人,而同为上柱国封爵开国公的杨度却不同,这人敢力战能周旋,战前能料敌筹谋,逢变能临机果断,最擅长的就是打白澜河谷这种巧战,让他去燕东是最最恰当不过。可是老杨度在前年北征中,为了军事上的安排与萧坚几番口角争执,最后还为莫干大败背了些冤枉过错,一怒之下就称病回家,再不过问军中的大事xiao情。这个人连南征主帅的位置都不理会,怎么可能去燕东?再个上柱国去了燕山,商成怎么办?要知道,就在三个月之前,商成离国公的封爵也就是咫尺之遥,倘若不是李慎被鬼mi了心窍在燕东倒行逆施,单凭了白狼山的战果,商燕山晋上柱国封国公,那是绝无争议的事情……
商成说:“燕东白澜河谷一战,我去打。”
兵部尚书和徐侍郎的眼前同时一亮。商成亲自领军去打白澜河谷引突竭茨人入彀,那还需要担心什么?至坏也不会伤动燕山筋骨。不过,他们还是有点惊疑。商成怎么会放着打下黑水城名标青史的机会不要,非要去带领一支偏师?燕东之战打坏了要扛一身的责任,打好了功劳最大的还是出留镇的大军,这事既吃力又不讨好,他不可能不知道吧?
商成无所谓地笑笑,说:“就是因为燕东不好打,我才只有自己去。那里也非我去不可。只有我对东庐谷王了解最深,熟悉这个人的用兵习惯;别的人谁去我都不放心。只要燕东打好了,后面战事就很轻松,谁去打都一样。”
兵部尚书听出了商成的话里隐隐有的含义一一商成连老杨度都不放心。但他能理解商成的心情和想法。大将,自然有大将的脾气秉xing,在情面上虽然彼此敷衍,但私下里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的事,再寻常不过。至于最末一句“谁打黑水城都一样”,虽然有玩笑的意味,但大将名将的傲气依旧显露无疑一一他还瞧不上黑水城里的突竭茨人!
有商成亲自出马,《方略》中最为艰难莫测的方向得到解决,其他的细节便都不足道。兵部尚书不再迟疑,马上唤人预备马车,自己要即刻赶去宰相公廨共商此事。临走前,他对商成说:“委屈燕督一下,在这里稍坐暂等。”又对徐侍郎说:“你这就派人知会萧坚和几位在京的柱国上柱国,让他们预备着。不要和他们说是什么事,只说宰相公廨随时可能有军务要传他们进去咨询便可。”说完朝商成一拱手,执了《方略》没身便出了屋。
徐侍郎立刻就叫人赶紧去通知几位在京的大将,接着又撤减关防,再让xiao灶房预备上好饭食,再吩咐下属非紧要绝密军情否则不得打搅自己……等把一切都jiao代完毕想想无甚疏漏,这才缓下心神想陪商成聊天说话,等候宰相公廨的招呼。
可真和商成隔案相坐,他又似乎寻不出什么话题来和这位青年将军叙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