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橄榄枝(1 / 2)

加入书签

“苏城董事长,总算找到你了。”安尚宇来到苏城面前,鞠了半个躬,就介绍道:“他们三个人是我的副手,我们刚刚下的飞机,本来应该提前几个小时来的……”

安尚宇解释了两句,接下去道:“请问苏城先生,大华实业是不是有一艘万吨级的货轮,在不使用船舱的情况下开建了?”

“嗯,1艘1.2万吨,1艘2.4万吨,都是散装货轮。”苏城指了一下前方,两艘万吨级的货轮明显要大的多,4000吨级的渔船和它们比起来,就像是儿童排球和篮球的区别一样。

天有点晚了,趁着落日的余辉,安尚宇勉强看到正在江边空地上开建的几个分段。

巨型总段造船法是在分段造船法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大华实业还处于摸索掌握当中。因此,正在建造的船舶是分段技术和总段技术共同使用的。

对于己方掌握的分段造船法,安尚宇没有太多看,眼睛只盯着没有船坞的场地,一会儿,转过头来问:“苏董,我们能上去看看吗?”

苏城抬手看了一下表,道:“别太晚。”

“好的好的。”有这么好的机会,韩国好说话的很。安尚宇再次道谢,立刻与副手们往那边去了,没有丝毫的矫情。

霍昌低声吩咐了一声,就有两名大华的员工跟了上去。来大华船业参观的工程师很多了,每个人身边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顺手装备,大华公关部陪同的人员都陪出了经验,他们不会完全拒绝工程师们使用仪器,但也仅限于简单仪器。要是想刮点金属屑什么的,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安尚宇首先拿出装置来测斜度,以确定船舶的工作面。

他抵达之前,就做好了预案,以决定测试哪些项目。平地造船法是否能够实现,有经验的工程师。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中就能看出来。

安尚宇认真的做测试,做记录。

紧跟着他的副手捧着本子,或者划勾,或者划叉,或者写注,好像在实验室似的。

目送他们离开。苏城再对江南造船厂一票人笑笑。说道:“我们和韩国公司,有合作关系。”

“我知道,南朝鲜的现代重工。”叫了几十年的南朝鲜,荣尚国还不太习惯韩国的称呼。

说话间,通勤车也来了,荣尚国跟着人上了车,却有些心神不宁的看着安尚宇离开的地方。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对大华船业的技术有兴趣,对现在的江南造船厂来说,既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外国公司的介入让荣尚国去中船重工争取的时候,多一个说辞和证据。

坏消息是,南朝鲜的公司很有可能是江南造船厂的竞争对手。

苏城因此而提高价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摇摇头,荣尚国将各种念头抛之脑后。决定明天一早,留下工程师们继续做审查,自己再回中船一趟。

以他的想法,不见得要出让15%的股份给大华船业,但拿出5%或者7%的股份做做样子,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中央现在到处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华实业的管理制度。要说是现代企业制度,似乎也勉强了。

报着这样的态度,荣尚国回到中船,继续参加会议吵架。

苏城乐得荣尚国回去。没有了这位部级领导,他也就不用做陪客了,由着大华公关部出面,像是招呼其他船厂那样,招呼江南造船厂。

苏城自己每天处理一些公务,就与李沧等人讨论船舶制造的问题。

任何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方向问题。像是lng船,就有gt薄膜,tz薄膜,gtt薄膜,球罐型,菱形等数种区分,细化下去,使用的材料、模式,船体大小等等,要决定的地方非常之多。

苏城虽然没到能够指导技术进步的程度,但旁敲侧击的,总能缩小决定的范围,很多时候,则能直指目标的核心。

例如lng船的类型方面,他虽然不懂各种薄膜和球罐的区别,但只要盯紧法国大西洋船厂,自然会选择到正确的薄膜船型。

同样的,对于新材料的选择,设备和装备的更新,苏城也总能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某些新的设计是否能够延续,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

至于许多他不能决定的事项,又能通过大家的讨论做出决断。

加上充裕的资金和研究经费,大华船业的进度一日千里。韩国现代重工也没有藏私,使得lng船的研发异常的顺利。

其实,韩国现代也没有藏私的必要和能力,他们的lng船厂是1991年建成的。经过两年不到的时间,lng船技术对他们来说,也只是照猫画虎的水平,又哪有藏私的余地。

李沧等人随便提出几个问题,他们若是不能回答,就只能拿出原样的技术来解释。某些时候,用语言和图纸不好解释的,就只能用实物来解释。

本埠到汉城的飞机线路刚刚开通,里面就坐了半数的大华工程师,往返于现代重工和大华船业之间。

随着lng船厂日渐雏形,詹志芳所造成的回流潮也失去了效果。大华人力资源部再度发力,四处挖人的同时,到处签署劳务合作的协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