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们兜售未来(1 / 2)

加入书签

国家石油公司的实力,向来决定于该国的石油产量。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三家,可以看作是国家石油公司的三个等级。

以阿塞拜疆的油田储量来看,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的实力当居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和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之间,属于极其强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了。

同时,这也将是一股再强大不过的力量,纯以商业论,虽然不能说一定强于石油七姐妹,但比中石油要强太多了。后世的阿塞拜疆年产8000万吨石油以上,是中国石油产量的两倍,加上国际石油市场日趋变为卖方市场和垄断市场,做这样一家石油公司的副总裁,怕是比做阿塞拜疆副总理还要滋润。

更令人心动的是,阿塞拜疆并非欧佩克的成员国。也就是说,它是独立于世界最强大的石油组织之外的国家石油体系,并且掌握着足以令欧佩克为之动容的储量。为了在石油市场上统一步伐,获取最大利益,狂拽酷炫叼霸天的欧佩克对这些游离在外的国家石油体系向来采取收买和利益交换的方式来沟通,也就使得这些国家石油组织的管理者从欧佩克间接的获得了权力。

这是世界石油市场不可避免的权力游戏。

现在,阿利耶夫为了感谢苏城,将苏城接引入内——也许,现在的阿塞拜疆还没有获取欧佩克权柄的实力,但它的潜力无限。正如苏城所期待的那样。

可以说,阿塞拜疆的其他职位,都不能引起苏城的兴趣,他毕竟是一个中国人,只要有可能,他都会留在国内。另一方面,阿利耶夫也不能将更好的位置交给苏城,政治分肥也有底线。任命一名外国人是很敏感的事。

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的副总裁职位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了。它首先是一个国企,也就是一家政府下属的企业,既不显眼,也符合规矩。

不仅如此,这还是阿塞拜疆少数具有国际范的职位。

更难得的是阿利耶夫的心意。为了安排一个适当的职位,以给予苏城回报,他怕是没少费心。

苏城很快被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馅饼给迷晕了。只用表面推脱的话说道:“就怕我太年轻,帮不上多少忙。”

“如果苏城你不行,我更不行了。请你一定出面帮我。”小阿利耶夫比他老爹说的还实在,道:“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需要实质性的改变。石油是阿塞拜疆最重要的资源,但我们并没有做石油的实质经验,比起巴库派。我更相信苏城你的判断。”

前苏联最懂石油的自然是巴库一派,但巴库派能用不能信。他们在全盛时期,甚至对苏维埃总书记也阴奉阳违,做听调不听宣的事儿。阿利耶夫父子自不能将全部身家交给他们来打理。

与其聘用西方公司的管理人员,小阿利耶夫自然更信任苏城,过去两年以来的交往,已为双方建立了信任度。而大华实业的发展。也能给重生的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提供可贵的样本。

阿利耶夫父子都这样说了,苏城再没有疑惑,慨然道:“谢谢阿利耶夫先生的任命,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职责范围内为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谋利。”

“是我和伊尔哈姆要感谢你。”阿利耶夫像是个邻家大爷似的,魅力全开,笑呵呵的:“你可以任命自己喜欢的管理人员,可以聘用自己喜欢的石油服务公司。大华实业也可以。我期望着,你能成为阿塞拜疆的哈默。”

旁边的高官们听着阿利耶夫这句话,齐齐动容。

亚蒙哈默是苏联的红色资本家,是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第一个与苏联合作的西方资本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蒙哈默等同于苏联对西方贸易的独家代理商。被列宁亲切的称作“哈默同志”。他同时也是苏联石油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为巴库石油的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阿塞拜疆的哈默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褒奖了。

苏城不得不再次郑重重申,说道:“我会尽力辅助小阿利耶夫阁下,完成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的建设。”

“太好了。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巴库的生产,明年年中,假如能够达到1000万吨的产量,就足够支付政府的开支了。”小阿利耶夫振奋的坐直身子,道:“假如……假如能够达到1500万公吨,国内的财政将大大改善。”

“1500万吨,还是比较有机会的。”苏城倒不是随口说说的。别说是现今的技术了,30年前的巴库产量就曾有两三千万吨之多。哪怕储量削减了一些,但巴库的潜力依然很大。

他这么说,阿利耶夫信任的财政部长也喜笑颜开,道:“1500万吨的石油,现在的出口价格有30多亿美元吧,嗯,如果真的有这个数字,不仅是政府开支,我们也许还可以对巴库进行一些新城建设……”

“石油开采是有成本的。”小阿利耶夫没有做过太多的实务,但对石油还是下过一番心思的。

和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城市一样,阿塞拜疆这样的国家想要现代化,只能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没有石油,中亚就是一个个又穷又大的国家;有了石油,这里就是一个人均gdp高企的富裕大国,无论是小阿利耶夫还是大阿利耶夫,都需要了解石油。

财政部长心急的皱眉,道:“重启巴库,要多少成本?”

小阿利耶夫看向苏城。

苏城摊开手,道:“巴库很大,如果只是纯粹的设备和技术成本的话,数亿美元足矣。人员的成本则很难计算,也很难处理。另外,管理成本和石油开采的成本是固定的,但高低不同。陆上石油的开采成本,就巴库目前的情况,或许一桶十几美元……管理成本就很难说了。”

苏联的国企病比中国要严重的多。石油行业尤甚。在赫鲁晓夫时代,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石油工人们每年享受着全国最高工资,能够在本系统的医院内享受高水平的免费医疗服务,享受本系统的免费教育服务,享受本系统的免费养老服务。在职的工人每年有超过30天的带薪休假。而在休假期间,他们能够自由的选择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疗养院进行免费的休养。

由于苏联的国土广大,所谓的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既可以是乌克兰黑海沿岸,也可以是波罗的海三国,或者其他的东欧诸国。行程几万里的旅游,对苏联工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而对石油系统的工人来说,他们能够享受质量更高的旅行,偶尔甚至能够前往土耳其、埃及等国家旅游。

而在休养期间,这些至少相当于三星以上标准的疗养院,会全免费的提供一日三餐和旅行所需,包括适合当地温度的衣物和洗漱用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