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诗会(2 / 2)
“诗文却是发人深省啊!天下贫者,多是自己不知勤勉,实属懒惰所致,此诗表面只提农家,实则警醒世人,要人知勤勉。”
何远舟面带得意之色,拱手假意谦虚:“哪里曾想这么多?却是诸位谬赞了。”
知府大人也点头微笑:“远舟的诗,也是有名的。只可惜先前没有寻到你,却错过了第一轮斗诗,却是本官的疏忽了。”
“伯伯言重了。”何远舟摇头而笑。
下方诸人,却有不少嗤之以鼻。
更有人低声议论:“什么诗才有名,不过因为他是圣地监副督察的公子,所以众人都捧他!”
亦有人劝:“这种事,咱们羡慕不来,但也少说几句,当心祸从口出。”
常乐好不容易止住了笑,重新站直了身子,莫非忍不住问:“大哥,你方才怎么了?”
“没啥。”常乐摆手,“听纪雪儿如何点评吧。”
纪雪儿等众人赞完,却只是淡淡一笑:“诸位还有何佳作?”
常乐不由点头。
若纪雪儿真的应付面子而赞上几句,他却不免要看低这才女。
不过,这却令何远舟有点尴尬。
众人把自己夸了一气,纪雪儿却片言皆无,这明摆着是没把自己的诗放在眼里。
人家是大夏有名的才女,诗文惊动诗道之力的天才,不把自己的诗文放在眼里,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你哪怕点一点头,也是给我几分面子啊!
何远舟心里暗叹,望向荀子期,心说:只怕若是他作出诗来,纪姑娘是一定要赞的。没办法,人家父亲是正职,我父亲虽然位高权重,但官差一级,终是天差地别。
心里一阵酸楚不快: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将来做官,拼死也要当个正职,可不在别人屁股后面吊着!
心里如此想,嘴上却说:“纪姑娘,别听子期方才的谦虚。他是文武全才,诗又怎么会差?子期,来一首。”
荀子期摇头:“人贵自知,于诗道上,我确实没有什么研究,实连在楼下聆听的资格也没有。能坐陪于纪师妹身旁,实是知府大人及诸位抬举,本便已经惭愧难当,如何敢在诸位诗才面前卖弄?”
常乐望向荀子期,缓缓点头,低声说:“这小子的话说得倒是实在。是个人物。”
纪雪儿一笑:“那便不难为荀师兄了。”
望向诸人:“何公子总算是开了个头,诸位谁来承前启后?”
“在下不才,请各位指正。”一位公子拱了拱手,念出刚想好的诗作来。
诗文华丽,用词讲究,诸人一起点头称善,虽没有赞何远舟诗作时说得多,但也多是美言。
接着,又有几位公子先后作出诗来,都是词文华丽,语出惊人。
知府极是满意,面带微笑,问纪雪儿:“我端江府的才子们,终不算太差吧?”
纪雪儿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这倒令何远舟心里有些平衡——反正不论谁作诗,纪姑娘都只是淡淡一笑,那便没什么分别,自己不算丢脸。
荀子期却看到纪雪儿一笑过后,眉头微微一蹙。
他略一思索,便知纪雪儿心思,低声说:“诗文本身都不错,但可惜立意却不好。”
“荀师兄有何高见?”纪雪儿亦低声问。
“端江府地处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之地,百姓生活倒还过得去,但放眼国内,如纪师妹所说,国力日衰,尽多饥民。”荀子期说,“他们眼界不够开阔,只看到端江府一地;他们生活太过优越,以为天下人生活都如他们一般。”
轻叹一声:“用词华丽,描写的却并非真正百姓生活;感叹的却非真正百姓疾苦。”
纪雪儿目光一闪,低声说:“荀师兄不写诗,真是可惜了。”
荀子期一笑:“荀某确无诗才。方才所言,不过拙见,让纪师妹见笑了。”
“不然。”纪雪儿摇头,“句句皆中要害。”
两人低语,旁人却听不到,只是看着荀子期与纪雪儿在那里交头接耳,不免心中羡慕。但羡慕归羡慕,却不敢对这位父亲身居重位的公子生出嫉恨来。
“大哥,你也写一首诗吧。”莫非在下面央求常乐,“咱们既然来到了这里,便应该想着更进一步才对嘛!不然别人问起纪雪儿的长相,我也只能说个漂亮、好看,穿什么什么衣裳的大概,没有跟人炫耀的资本啊!若是能到纪姑娘近处,若是能跟她说上几句话……”
“果然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常乐瞪他,“先前是说见到了便好,这真见到了,又琢磨着跟人家说话。一会儿你是不是还想单独跟她约个会什么的?再然后是不是琢磨着开房了?”
“开房是啥意思?”莫非先是不好意思地一笑,再怔怔地问。
“没心思跟你解释。”常乐又瞪了他一眼。
“大哥,求你了。”莫非央求着,“咱们要真没这个机会也就算了,偏偏有这机会,却不用,那才真叫可惜啊。求你了……”
看着他满眼的憧憬期待与恳求之色,常乐也不忍心,叹了口气:“你哥我是上辈子欠你的吧?”
莫非知道这意思是有门儿,不由大喜,急忙作揖:“多谢大哥!”
常乐望向楼上,朗声道:“我有一诗,不知可否入得纪姑娘法眼。”
一众人立刻向常乐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