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谍战1(1 / 2)

加入书签

九月中旬,契丹部落联盟首领之子耶律毕扎率领的使节团,室韦(鲜卑柔然一脉,蒙古远祖之一,居住在蒙古、东北一带)部落首领之子白叶直一率领的使节团,奚族(鲜卑宇文部的别支)首领宇文卓越率领的使节团,东*突*厥东部地区一个大部落的酋长雅布格乐率领民兵首领和部落长老组成的使节团与新罗王金法敏特使,其弟金法存率领的新罗使节团应大唐燕王,范阳节度使李雍之邀,陆续来到幽州,出席燕王最宠爱的侧妃“珍妃”三十华诞的庆祝活动,全部在燕王府会宾馆下榻。颜素素得知新罗王特使来到幽州后立即着手调查,很快打探到金法存下塌处。颜素素派心腹日夜守候在燕王府周围,监视着新罗使节团的一举一动。

金法存来到幽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拜会燕王李雍,李雍对金法存来访表面客气,接待也算热情周到,但是他派大量的高手保护金法存,名为保护,实为监视,并禁止新罗使节拜访范阳文武官员。

这是因为近几年来,新罗王朝表面维持着对大唐友好朝贡关系,暗地里扩军备战,支持已被唐朝消灭的高句丽和百济流亡皇室宗亲和民族激进分子、野心家开展的反叛唐朝的活动,并部分接管唐朝安东都护府占领却无力控制,而主动撤退的地区。唐朝与新罗王朝的关系正处在由好变坏的转折点上。在唐朝中央朝廷还没有与新罗王朝撕破脸之前,李雍与新罗王朝交往并不触犯国法。李雍冒着惹大唐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不高兴的危险,与新罗交往,也是抱着多个朋友多条路,万一哪天与武则天敌对关系公开化,还能与新罗结为盟友,共抗武则天的想法。当然,李雍作为大唐的封疆大吏,私下结交大唐的附庸国新罗和臣服于唐的少数民族东*突*厥、契丹、室韦和奚族,恐怕会引起李治和武则天的猜疑,也会引起朝臣们的非议,李雍早就想好了说辞,上表请奏为了加强范阳和辽东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睦邻友好关系,借燕王侧妃“珍妃”三十华诞之机,邀请新罗、东*突*厥、契丹、室韦、奚族五个藩邦和少数民族派使节团到幽州来出席“珍妃”的生日宴会。

李雍是李治的同父异母弟,李治对李雍非常信任,在皇室宗亲中,李雍是李治拿得出手的为数不多的,能对抗武则天专权的人。李治自然要给李雍这个面子,毫不犹豫地准奏。

武则天敏锐地感觉李雍搞这么大的排场,恐怕不是给他的一个侧妃庆贺生辰那么简单,但是若说李雍试图勾结藩邦和少数民族谋反,又拿不证据。拿不证据却给李雍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会把无意谋反的李雍真的逼上反路,新罗、东*突*厥、契丹、室韦、奚族五个藩邦和少数民族各自实力不俗,若被唐朝认定了与燕王勾结谋反叛乱,也会走上反路。若李雍与这五大藩邦异族联合起来反抗唐朝,唐朝就很危险。唐朝西部边境地区吐蕃的叛乱活动还没平息,西*突*厥纵横西域,元气恢复的差不多,唐朝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非常大,除非唐太宗复生,秦始皇再世,否则谁都不能保证敌军不会打到唐朝都城长安来。

因此武则天也准奏。

金法存没有忘记自己访唐的秘密任务,假装与十几名手下出去逛妓院,逃脱燕王府高手名义上的保护,实际上的监视,按照烂熟于心的梅府地图潜进梅勇的卧室,戳破窗纸,见床上睡着一对男女,长相与新罗情报机关提供的画像相似,年龄也与新罗情报机关提供的资料大致相符,觉得自己找对了人。

金法存没想到见梅勇这么大费周章,他原以为自己可以像他的前任使臣一样易一下容,以与梅勇事先约定的暗号公开求见梅勇,心中正为自己成功地潜入梅府而得意。可是,金法存不是江湖中人,江湖经验不足,在窗外停留过久,引起了梅府值夜巡逻的武士的注意。一名武士悄悄地来到金法存身边,问道:“你是什么人?我好像没见过你。”

金法存吃了一惊,道:“我是,我是……”突然一掌击向那名武士,那名武士本能地一闪,金法存乘机开溜。那名武士急忙大喊:“有刺客——”奋力追赶金法存。梅勇惊醒过来,弄清了是怎么一回事后穿上衣服,提剑追赶金法存。

很快整个梅府都惊动了,金法存被自己逃跑道路的前方的几名暗哨挡住了去路,金法存从暗器囊中掏出一把铁弹子向挡道者掷去,挡道者中弹倒地,金法存继续向前冲,被一名带刀武士挡住去路,他是梅家多年苦心训练的精锐武士“铁石武士”,避开暗器后挥刀攻向金法存。

金法存用了十多招将那名“铁石武士”迫落下风,可就这两下阻挡,十几名梅府武士追了过来。金法存经过一番苦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擒,面纱也被揭了下来。众武士见蒙面人竟如此年轻英俊,都很惊讶。此时梅勇追了上来。金法存见到梅勇,犹如见到救星,对梅勇道:“北地胭脂,天下绝色。”这是新罗情报人员与梅勇约定的暗号。

梅勇立刻警觉起来,挥退手下,问金法存道:“不知阁下年龄几何(多少的意思),仙乡(家乡的客气说法)何处?”梅勇是用暗语问话,年龄不是问年龄,而是问职位,仙乡不是问住址,而是问是哪个部门的。金法存压低声音答道:“我是新罗王陛下的特使,王弟金法存,奉新罗王陛下之命出使唐朝。平西郡王(新罗王金法敏前年给梅勇的秘密封号,其父梅从云的秘密封号是平西王),你现在相信我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