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非党副书记(3)换届木偶会(1 / 1)
镇党代会还是老一套,分代表团,书记给各团长正式候选人中间谁是应该选上的,谁是差额,为防止差额提前做工作,只有实际操作的书记、镇长、组织副书记等极少数人知道,差额也是到了选举那天才知道自己是差额。团长再到团里给代表们传达组织上的意图,代表们心知肚明,都按照组织意图划了票。不过还是有人恶作剧,居然划掉另填,把唐宗填了上去,以至监票人舒新在念票的时候,忍着笑很久,才开始往下念。绝大多数代表们都知道党代会是讲集中的时候,反正被选举的新调来的领导都不认得,选了谁都一样。都按照组织意图划了票,结果和预期的一样,选举真正体现了组织的意图,全部当选。
党代会上没有纪念品。党代表的觉悟高,都没提什么意见。中午,安排了六块钱一份的扣碗。
郭黎明也是党代会工作人员之一,选举过后,忽然觉得毕业已经四年了,可是在乡政府的前程好像没有一点发迹的迹象。齐辉本来有希望当副镇长的,可是没弄成。舒新的党委秘书跟着泡汤,自己的政府秘书也跟着泡汤,还得等三年换届时候才有希望。这跟学生时代的理想和抱负差得太远。
郭黎明在高中时代,曾经跟同学们谈起过理想,想到政府部门工作。现在终于实现了。那时为什么有那样的想法?郭家庄的人没有当官的,连个村干部都没有过,出过最大的官儿是村民小组长、小组会计。如果这两个也算是官儿的话。郭世收就曾经干过会计。可是每个村民小组都必须有这两个官儿,假如不设这两个职位的话,郭家庄压根儿就没出过官儿。人都想当官的话,祖坟必须占地气,占不住的话就不行。郭家庄郭姓人家除了郭大将自封为王,向前追溯,就是那位传中的地保先祖。从小就生活在深山,处于半封闭状态,何以有当官的想法?郭世收是不主张自己当官的。初中时,学习成绩很不错,爹就希望报考个医校,将来当个医生,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不会失业。母亲田青云没有建议什么,好像她也不是很懂。郭黎明不想当医生,报志愿没有跟爹,填报了师范,分数不够,就上了高中。那时候,懵懵懂懂的,考试过后,很少去关心什么分数、考上考不上之类的问题,晕着头在家玩。直到有一天,郭世良把一张纸送给郭黎明,:“我从干活回来哩路上,邮局哩人给我叫我给你哩,是啥?”郭世良不认识字,郭黎明拆开信封一看,是高中录取通知书,脸色立即难看起来,想上中师,却没考上。这个结果在考试完预测分数后,老师就能上高中,中师是不行的。郭黎益在一旁:“还得上高中呀,再上学校混两年,回家种地吧。”
郭世良瞪了郭黎益一眼,郭黎明却没吭声,舀着通知书回了家。开学后就去上学去了。学校离家四十多里,每周都骑自行车去上学。如果哪天凑着离自己家十多里的铁需专一接送学生的班车,就高兴得不得了。郭黎明总觉得凑铁厂的车不是很合适,总是不好意思。可班车师傅似乎从来没有撵过他,总是看见跟没看见一样,只要是学生,不管是不是需上的,都叫凑。郭黎明在记不清的某个时段的理想就是上那个铁厂当一名正式工。郭世良就是铁厂的临时工,待遇、工种跟正式的都不一样,差得很远,每天不到三点就得起床到铁厂干活。要是正式工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厂里还自己见一个电视塔,郭家庄的天线就是接受的那个电视塔的信号。每周六厂里还演一场电影,郭黎明们经常周六下午三四点吃过饭,翻山越岭十多里,往需山赶着看电影。《画皮》、《鬼妹》看得回家时候胆战心惊。现在的工作比那时的理想好得多。
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结束,郭黎明在考试完,填报志愿时候,想起了初中毕业时候爹的建议,就想报医校。可是事与愿违,学的是文科,医校类的都是理科生才能报。填报志愿时,在大专一栏里,填上了师专,又转念一想,不上师专,毕业了还得当老师,就把它用笔抹了,可没抹净。通知书下来了,居然是师专!郭黎明想来想去想不通师专是怎么录取自己的?毕业时候郭黎明的专业跟省内一所本科院校联办了专升本,考试一下过关的话,一年交2000元学费就能上了,老师们曾经动员郭黎明考试,郭黎明坚决回绝,只想马上回家上班,在学校呆够了。考试很容易,只要参加考试的,都能上。
回家后,就到了梓圩乡政府。至今看不到希望。难道毅然决然主张在郭家庄扎根的先祖眼光有错?看来不是地气的事儿不靠谱,就是先祖判断错了。
“现在上班上了四年,我得到了什么?”郭黎明扪心自问:“什么也没得到!唉,要是当初去教学,而不是到乡政府来上班,依着自己要强的性子,很可能已经考上研究生走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