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1 / 1)

加入书签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次次反抗,一次次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逐步觉醒,开始向西方学习,从西方技术到社会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但在找到社会主义道路之前,这些探索都不成功。正像**所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的不懈探索。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在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与此同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完善。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1957年初,**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后,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逐步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内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007年,党的**党章在讲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指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阶段,作为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现代化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根本保证。对近代中国来说,如果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难以实现国家独立,就容易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就无法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全面的现代化,既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关键是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来看,富强意味着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要通过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来实现,国家强盛体现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富强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民主既是一种方法、能力,也是一种国家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也是完善国家制度的过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文明,也意味着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政治文明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和谐是不断化解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历史进程,也是国家治理的过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从党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是**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永恒课题。革命是推翻旧的国家治理体系、建立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巩固,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从党的一大宣言明确提出的“**者的目的是要按照**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到党的七大党章提出的“中国**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党章提出的“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到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二大党章提出的“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的社会制度”,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无不显示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历史地位,显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