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1 / 2)

加入书签

两个字,很简单,但郑朗真的想不出来。/

说出路,自己在做,一点一滴地将宋朝的一些弊端纠正过来。

梁适说国富非强,对,但已经这样了,并且宋朝供给主要来自东南,仅此一条,注定战争成本很巨大。唐朝打东突厥,河北有供给,打吐蕃,关中有供给,随后又开发了陇右,打西突厥,往往一大半用的是当地胡兵,以胡制胡。但宋朝呢,必须将供给从东南运到京城,再从京城运向河北或者陕西,再运达前线,造成成本高昂。

国富不代表着国强,但想国强,国家必须更富。

成立平安监,不但给国家带来收入,开拓人们的进取思路,还带来大量货币与金属及其他矿藏。不仅是金银铜,还有铁锡铅水银,以及玉石,珊瑚,当地的特产,也弥补了宋朝金属与奢侈品的需求。

自己在裁兵,逐步纠正冗兵现象。

兴办农田水利法,主持各项大型水利建设,提高粮食亩产,满足百姓的粮食耕地++需求,给人口剧烈增长留下容纳空间。

修儒学,强行纠正汉朝后儒学发展的错误方向,将这种墨家式的儒学变得更有进取xìng,而不是越来越内敛。

最重要的便是发展科学,现在看不出来,也许一两百年后,会给整个宋朝带来更大的飞跃xìng进步。

还有,改良型的免役法、保甲法、仓法,矿藏的三七分制。银行,等等,无一不是在给宋朝寻找良好的出路。

然而范仲淹说得含糊不清,显然不是指的这个。

郑朗忽然打起冷摆子,范仲淹想的是什么?难道是想自己确立象赵匡义兄弟那样的一种制度,不能让武将掌握重权,善待士大夫。着重内治。也要让自己树立类似的标准与法则?

或者索xìng是一种更良好的制度,mín zhǔ议会制,mín zhǔ立宪制。社会主义,罗马议会制,白衣哈里发制?

范仲淹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这个出路二字。郑朗真没有想明白,写了一封信问范仲淹,希文,你说清楚一点。

让他感到失望,信未到应天府,范仲淹去世了。于是这出路二字给了郑朗造成很长时间的困扰。直到很久以后……

两个圣人,未死的圣人迷失,迷失的圣人死亡。

范仲淹死讯传出,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凡范仲淹从政过的地方,百姓纷纷为范仲淹画像建祠。西北蕃人成百成千的聚众默哀,连rì斋戒。赵祯同样难过万分,亲褒贤之碑,赐谥号为文正。

但对范仲淹,郑朗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后来的王安石也与郑朗一样。在范仲淹还没有走上供坛之前,王安石一面说范仲淹是一世之师,天下人都要向范仲淹学习。一面又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这个评价乃是最公正的评价。

德cāo与胸怀不仅让宋朝人值得学习。后世都要学习。可是范仲淹埋下党争的隐患,给宋朝官场带来严重的戾气与浮燥风气。

范仲淹去世,也意味着吕范时代彻底结束,进入新时代,郑朗、韩琦、庞籍、富弼等人的时代。/

二月结束。

就是动用这么多劳力,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一些海堤,要断断续续的延迟到冬天,才能全部竣工,但主体工程全部结束了。至于扫尾工程必然会有的,并且看到成果后,必然有一些蛮部也主动请求官府支援。这是好现象,必须支持。郑朗授意将各州各县的图纸张贴在县衙外的墙壁上,公开透明化。

若治理水利,得按照这些科学的图纸来。不过乃是朝廷与百姓合力,而非是朝廷主导,朝廷派官吏指导,由百姓自己出钱出力开发,就象明清时开发两广一样。

赵祯渐渐迷失,朝堂上开始成了多事之秋,郑朗做事不得不小心谨慎。投入这么多钱帛下去,得让两广看到回报,才能换得朝廷大臣继续对自己支持。于是改变策略,实际这项政策的后果,平民百姓肯定无力开发的,只有那些大地主才能主持水利,等于默认两广会产生一大批新的大地主。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手中略有财富的蛮首。但好处就是自夏天起,广东南路财政开始回笼,蛮首一跃变成大地主,看到好处,地位不失,会带着族人主动配合朝廷,汉化更快。

再写一份奏折,让朝廷准许将程师孟、蔡挺与燕度调到广南西路。

战线正式向广南西路转移。

朝廷拨出的款项还积余了一部分,未敢动,在百姓没有获得收获之前,必须保持一些钱帛在手中,即便多余的,也远远不能填补广南西路的投入。实际这也是一次史上都能名列前茅的大型水利工程。

但与大运河等工程不同的是,比较零散。

投入的钱帛很多,三千五百万缗钱,若加上广南东路的财政收入,前期朝廷少许的拨款,接近了四千万缗钱,占据朝廷一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此时宋朝至少占据世界的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将世界一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一下子砸在广南东路。

或者换一种计算方式,宋朝不能算,在契丹一匹马价值也不过十缗钱左右,若不是宋朝虚抬马价,还会更低,可以购买四百万匹马,事实契丹统计在册的也不过总共一百万匹马,加上无法统计的不超过两百万匹。若是买羊,在契丹可以买七八千只羊。若是可能,这么多钱到契丹收购,能将契丹几乎所有的大牲畜购买一空。

唐朝君臣不吃不喝,两年的国家总收入。契凡的八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总和。西夏二十年的国家财政收入总和。

用工最多时,达到近百万人,在史上杨广修大运河也不过动用了一百二十几万民夫。当然两者不好相比,那是强行让百姓以力役形势修建的运河,时间更漫长,工程量有可能是其十倍。

迁移的百姓达到二十二万多户,实际没有。大约不超过十四五万户。百姓近九十万人,实际也没有,大约八十万人。这个移民数量史上仅是曹cāo移汉中百姓。隋唐拱卫长安与洛阳移民,西晋南下百姓自发的移民,才能与之相比。宋朝也移民。将河东民移入京西路,不少,好几万户,不过分成几次,每次仅是几千户,远不能与这次移民数量相比。

数字皆不是史上最高的,可与前人相比,每一次皆是以死了许多百姓为代价,完成目标。可这次不同,有死人。年老的,病死的,再所难免,可百姓不怨,给了无数人家生机。

这么多钱帛花下去。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不仅仅是给百姓工薪,生活用具、工具、船只、车辆、建筑材料等等,为许多相关百姓增加了收入,有的工匠户直接从赤贫进入四等户,即便是工薪,钱币不足。多是用粮与布帛代替发放,也造就许多百姓收入增加。当然,相关的作坊主与商人收获最多,连朝廷也多少多征收了一些商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