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刘玄德思急勤王(七)(2 / 2)

加入书签

也不仅是简单的选编,在每首诗的后头,荀贞都写下了对此诗的评语。

这十九首诗非是出自一人之作,而是近五十年来,出於不同的作者之手,但因都是作於近代,甚至有的是才流传开来,是以诗中表达的各种情绪,如及时行乐,如渴望出人头地,如思乡等等,俱皆非常符合当下士人的心态,又荀贞所选之此十九首既能流传於后世,其诗之好也不需多言,故荀贞编选好后,就立刻风行开来,便是远在太原的曹操,也於月前得到了一册。

今晚曹操设的这个酒宴开宴前,是一场曹操主持的高会清谈,谈论的主题就是《诗十九首》。

王凌、王昶等人皆知曹操与荀贞的关系,知道他两人之前关系不错,可后来因为争夺兖州而彼此为敌,曹操更是因被荀贞打败,才不得不西到太原而来,然而曹操却肯召集府中诸吏一起来讨论荀贞编撰的《诗十九首》,并在宴前的讨论中,曹操对荀贞附於每首诗后的评语和他别的不选,独选此十九首诗编为一册的眼光,还都是大加称赞,——不得不说,通过曹操此举,王凌等人却是由此对曹操的胸怀得到了一个新的认识,俱是赞佩不已。

曹操饮酒痛快,刚在与王昶说笑的时候笑得前仰后合,胡须又沾到了案上的碗中,汤汁混上酒水,甚是淋漓,顺着往下淌到了他的衣襟上。

侍立於曹操案后的一个身形雄壮的武吏取巾在手,呈给曹操,请他擦拭。

曹操接过布巾,一边擦拭胡须,一边扭脸对这武吏说道:“伯道,你不去席中喝酒,老是站在我后边作甚?”

“伯道”是此人的字,这人名叫郝昭,亦太原人也。

与王凌、王昶等士不类,郝昭非是士族出身,他少年从军,在太原郡兵中此前任职部曲督。曹操到了太原,高干把太原郡兵分了些给他,郝昭在其间。去年曹操进讨白波黄巾,郝昭时在夏侯惇帐下,於西河一战中,立下了很大的战功,遂因夏侯惇举荐,得被曹操擢入府中。

郝昭恭恭敬敬地说道:“宴上诸君皆是高士,昭粗野之辈,哪里敢与诸士同饮?自当从侍将军身侧便是。”

曹操不满地说道:“伯道,你哪里都好,就这一点不好!”招招手叫郝昭进前来。

郝昭进前两步。

曹操说道:“你附耳过来。”

郝昭俯下身子。

曹操把嘴放到他的耳边,放低声音,与他说道:“伯道,为人固不可骄傲自满,可却也不该妄自菲薄。比之家世,你是不如文舒、彦云诸君,可是伯道,你也有他们所不及之处。今后,你万不可再这般自轻自贱,知道了么?”

话入郝昭耳中,郝昭的整个肺腑都是暖洋洋的,他躬身应道:“诺!昭谨记明将军教令。”

曹操知他定不会入席间饮酒,就亲自取了酒杯来,倒上一杯,塞给他,又举起自己的酒杯,笑道:“来,咱俩也饮一杯!”

郝昭带着感激、感动,举杯一饮而尽。

曹操也把酒饮完。

这时,堂外进来一吏,急趋至程立案后,把手中的一件东西呈给程立,小声地说了两句什么,随之退出堂去。

程立拿着东西,来到曹操案前,向曹操禀报,说道:“明公,长安有信来。”

曹操早就看到了那吏进来、给东西与程立这一幕,便把信接过,拿在手中,看了看,是丁冲所写,笑与程立说道:“是幼阳的来信。”把信打开,取出信纸观看,神色微变,但旋即就又恢复如常,看完后没说什么,只把信叠好,重新放回信匣。

在曹操看信的时候,程立已经瞧见了他面色的变化,因问道:“敢问明公,不知丁侍郎信中所写是何。”

曹操目光往堂上热闹饮宴的诸吏身上略转了一圈,笑与程立说道:“且等宴罢,我再与公言。”

二更天后,酒宴方散。

王昶、王凌、郝昭等人络绎拜辞离去,程立留了下来。

曹操唤曹昂取凉水来,洗了把脸,把毛巾丢入盆中,转顾程立,说道:“程公,你不是问我幼阳来信,所言何事么?”

程立说道:“是,明公。立方才见明公观信使,脸色有变,不知丁侍郎此信,信中是何内容?”

曹操说道:“李傕、郭汜两人生了内斗,幼阳建议我率兵赶赴长安,勤王救驾。”

尽管程立城府深沉,骤闻此言,也是神色登变,说道:“李傕、郭汜生了内斗?”

曹操说道:“程公,幼阳建议我勤王救驾,公意何如?”

程立心思电转,口中答道:“明公,此诚明公实现匡扶天下,辅佐天子之壮志时也!可是要想成此大事,明公却需得先做一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