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比赛开始(三)(2 / 2)
这次参赛的演员,就是在录制电影《七品芝麻官》的原班人马。
熟悉的伴奏,熟悉的台词,熟悉的演员,熟悉的唱腔,李飞阳纵然对这部戏烂熟于心,但是此时此刻现场观看,还是投入了进去。
演员此时已经达到了最佳的表演状态,又因为这场戏已经表演过多次,排练的精熟。如今在台上表演起来,比录制电影的时候更要胜出三分。
一个时左右,整场表演结束,掌声四起,比昨天的两场戏曲都要热烈。
这部戏的质量就摆在这里,即使最挑剔的评委也不出毛病来。但是,总不能给满分,若是给了满分,这让后面的戏曲团体就没法表演了。更何况,这部戏的主题也有不太符合当今的政治形势,无论如何是不能给它太好的名次的。
黄世昌评道:“这部戏我早已经看过,因为是飞阳友的作品,我特意观看了一遍。故事我们就不用了,大家也都没有异议,很精彩!”
“唱腔念白、身段、都不错,整体的唱段也是非常精彩。相信这部戏以后会是汉剧里面的代表作。但是有一,这部戏的乡土气息很重,这固然是他的优,但也是它的缺,优是符合当地群众的观赏理念,甚至可以符合绝大部分底层民众的欣赏理念和欣赏水平。”
黄世昌继续道:“缺却是泥土气息太重,格调不高,故事虽然精彩,但是很难达到演唱艺术的巅峰。这部戏的情节和唱词局限了它。不过,这部戏在整个汉剧剧种里面,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了,所以,我给九分。”
黄世昌打完分之后,后面的评委陆续报出分数,王不知与黄河流都是给出来九分,其余的评委以八分居多,还有八五分,八六分的,没有低于八分的,平均下来,有八八分。比昨天的昆曲的分数要高。
李飞阳也因为这部戏再次惊艳了文坛。
一个作家,写一部书难,写一部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少有作家涉足到戏曲创作上面,最多参与一下传统戏曲的改编,但是改编的前提是必须有老的戏曲演员在一旁辅助指导并现场测验。
若是一个人创作一个全新的戏曲作品,不亚于平地起楼,难度极大,这要求创作者不但拥有极深的文学功底,还得对戏曲有全面的了解,还得对伴奏音律方面有高深的造诣。非是一个全面手不能完成。而李飞阳满打满算的也就十五六岁的年龄,他哪来这么大的精力学习这些?可这部戏偏偏就是他独立创作完成的,这不得不使人感到惊讶。
一直到这部戏出世,李飞阳才总算坐实了“天才作家”这个身份。
黄世昌评论完毕后,王不知站起来道:“黄老先生把我想的基本上都出来了,不过我还有一我自己的看法。这部戏的故事是新故事,但是形式却是老套的形式。没有走出传统汉剧故事的框架,创新的只是故事。不过有一还是和过去不太一样,自古戏曲的主角无外乎生、旦、两角,丑角一般都是配角,只是起了烘衬作用,但是这部戏,却是一反传统,整个的都是以丑角为主角,这已经是形式上的创新,符合我们这次比赛的创新精神,所以我给九分。”
对于这些评委的打分,邵紫龙和张昭夫感到非常满意,他们和李飞阳一样,压根就没想过要夺冠军,拿第一。在这么多剧种,这么多团体参加的比赛当中,能在汉剧剧种里面混上一个好的名次,两人就满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