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张 剧组(2 / 2)

加入书签

电影拍摄前他要负责电影的立项,筹集拍摄资金,选择导演、演员、助理导演、摄制组等等,拍摄的时候要监督各项工作进展,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等,电影拍摄完成后则还要联系发行商和院线,以及做好电影的宣传工作。

在美国,制片人是老大,至于导演,如果是没有名气或者新人导演一般都只是一个拍摄机器,一切只能按照剧本走,不能有任何的改动,有改动也得向制片人汇报,同时在美国还有一个导演很关注的问题,剪辑权。

就是电影拍完了后开始剪辑,如何组合镜头,如何配乐等等后期制作,这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上映后会是什么样。

好莱坞担心导演们为了艺术或者加入太多个人的烙印在电影中,从而会让电影不被观众接受,票房惨败,因此很多的电影公司都牢牢的把持着剪辑权。

至于导演,拍完了片子爱干嘛干嘛,最后的成片已经和你没半毛钱关系了,哪怕是超级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生涯初期,没有足够的票房和影响力,也只能乖乖的充当拍片机器,充其量是拍的胶片更好而已,还是没有最终的剪辑权。

当然这些都是没用名气和影响力的导演,等你有了票房大卖的作品,证明了自己,有了名气后,电影公司为了赚钱自然会想与你搞好关系。

如果实力足够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能够获得剪辑权了,因此在好莱坞拥有剪辑权也是一个导演是否步入一流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不过与好莱坞相比,香港却是恰恰相反,香港电影实行的是导演中心制。

当然并不是说制片人就完全没有了权利,而是在大多数的剧组导演的权利相比较美国那是强太多了,各个方面都是导演说了算,至于剪辑权那更不用说了,制片人只处于一个拉起了架子之后,纯粹担当后勤和保姆的角色。

在香港,导演的权利很大。

当然这也和香港的分工并不那么明确有关,因为港片辉煌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影坛涌现出了好多的全才人物,都是身兼导演、编剧、演员、武术指导等等数职于一身,能力越大,自然权利越大。

虽然在香港,制片人的权力受到了不少的限制,但这是一个参与了电影全过程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电影,陈朗决定自己就担任这个角色了,现在剧本有了,制片人也有了,接下里的拉投资也已经搞定了。

然后就轮到雇佣拍摄团队,也就是组建剧组了,这也不是个轻松的活,相反还很繁杂。

拍摄一部电影需要召集的拍摄团队包括:导演,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

助理导演(或称“副导演”)管理拍摄计划表,负责电影拍摄的其他工作后勤协调部份。

演员导演(或称“选角导演”)负责寻找适合剧本的演员,通常都需要进行演员的试镜。主要角色必须很慎重的选择,通常都依据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来决定。

场地管理,必须寻找和管理电影的拍摄地点。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环境下拍摄,例如制片厂的摄影棚,偶尔有必须在室外拍摄的部份,就必须出外景。

制片经理,管理制作预算和制作计划。他也必须代表制片方,向制片方的行政部门或财务部门报告电影拍摄的状况。

摄影指导,负责电影的摄影部份。他必须和导演、声音导演和助理导演合作。

艺术指导,负责管理艺术部门,要进行拍摄场景的搭设、服装设计,以及提供化妆和发型的服务。

制作设计,建立拍摄场景、服装、化妆和发型的的视觉外观和整体气氛、感觉。和艺术指导一起进行这些东西的制作。

分镜插画家,负责绘制图片,来协助导演和制作设计指导与制作小组沟通彼此的构想。

音效指导,负责整部电影音效的部份。

音效设计,创作电影所需的新音效。

作曲家,创作新音乐。

舞蹈指导,创作并编出舞蹈和动作,通常是在音乐剧中使用。

还有香港电影一般都有的武术指导,负责电影中的打斗动作设计等。

组建一个剧组如果有自己的班底那十分简单,就像香港现在著名的刘家班、洪家班,那都是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直接上马拍电影完全不成问题,甚至能够同时开拍多部电影也不在话下。

现在只是刚刚起步的陈朗则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想要请人家刘家班或者洪家班人家肯定不搭理你。

陈朗自己的电影公司虽然也在招人,但是现在香港电影市场火爆,想要进场分蛋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不说大牌,只是稍微有些名气或者能力的人都已经被人家瓜分了,陈朗招到的只是阿猫阿狗,完全不顶用。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剧组除了一个导演王胖子确定了之外,其他毫无头绪,这让想自己组建剧组的陈朗一阵头皮发麻,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给王晶打了个电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