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初遇李海 辽国遗族(2 / 2)

加入书签

听着龚浩林的夸赞,黝黑汉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那三间就是三个间儿罢了,比人家的都窄不少呢”

跟着汉子来到了他的家,是这个村地处最偏僻的一处,几乎已经顶到山崖上了,远远的还没到的时候,一阵汪汪汪的狗叫就传出来了,不是威胁恐吓,而是迎接主人的喜悦叫声除了狗叫声,还有一种谭越已经久违了的声音,咵哒咵哒,好像是谁在织布?

“黑子别叫了看吓到客人翠妮来客人了,是送信的小龚和两个京都的年轻人”汉子吆喝了一声从门内跑出的小黑狗儿,又大声的冲里边通报了一声,声音过去,里边织布机的声音随即停止,不久,一个窈窕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一身鲜艳的服装,竟然是位苗族妇女,这从她佩戴的银饰就能看出来。

被迎入家中之后,谭越发现,家中的布置很普通,这也难怪,能供养起一个大学生,对于这种山沟中的家庭来说,负担是很重的,家里还能经营成这种状况,不得不说,这位黝黑的汉子很有些能力想到这里,谭越不由得心头一动。

女主人是真美丽,衬托着苗族艳丽的服装,谭越不禁想到,难怪那汉子对这对母女如此之好,有这样一个妻子,是男人的,不怜爱才怪呢

苗汉通婚并不新鲜,何况就是基于礼貌,谭越等人也没有露出诧异的神色,而是很坦然的接受着家主人的招待,翠妮手头十分利落,没多久,就整治了三四道香喷喷的酒菜儿上桌,虽然都是山里的土产,但色香味俱全,这个李海,运气确实厉害

“你们先喝,我这就去弄腊肉去”这几道都是青菜,原来,是给大家用作开胃的,上来之后,翠妮儿这才说道。

“嫂子,不用了,这山里弄东西是越来越难了,留着那点肉给你将养身子吧我们身强力壮的,吃不吃没啥关系”龚浩林赶紧起身说道。

“没事没事,难是难了点,但也不是没有,想吃肉了,我钻山里去总能有收获的”李海却是不依,这时候,谭越微微一笑说道:“腊肉呢,我也想尝尝,新鲜肉菜,咱也要吃……”

“小谭这里可没地方买去……”龚浩林赶紧阻拦谭越的话头,他怕谭越拿山村当大城市呢,有钱啥都能买来,这里可是山旮旯子有钱都没有地方花

“不用买,咱自带,另外啊,我还带了个好猎手,待会见到的时候,还请哥哥大嫂的不要惊怪就是了”谭越在做出了某种决定之后,拖油瓶的存在已经不打算对这三人隐瞒了,说着话起身走到门口,一声唿哨,一个手势,然后看着一脸纳罕的三人说道:“我带了一头鹰,就是个头有些大,先前没让您几位见到,是怕几位给它那凶样儿给惊到。”

“什么鹰这么大?海雕么?还是秃鹰?”

“都不是,是海东青”

“什么?海东青”谭越的话刚一出口,李海就惊呼了一声,谭越这才想起来,在来到这个村子之前,龚浩林曾经说过,说这个山村的人,竟然是辽国贵族的后裔,难怪李海听到海东青的名字会这样表现,要知道,这海东青跟他的祖先可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的,甚至于辽国最终覆灭的原因,就是因为海东青

以拖油瓶的效率,就在几人还困惑在海东青这个名字的时候,人家已经狩猎归来了,仅仅用了十几分钟,一股劲风就凌空扑了下来,血腥腾腾中,一只肥硕的麋鹿已经落到了地上,可没人去看这只猎物,李海夫妻和龚浩林,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头不比人矮多少的巨鹰呆呆发愣

这个世界上,怎会有这么大的鸟?这是三个人的共同心声

是啊,拖油瓶的个头太骇人了些,这种大可是全方位的,翅膀上那一根根如同铁打的翎毛,都能当扇子用了

惊异了好一阵,三个人才缓过了精神,这时候才注意到那只鹿了,李海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去叫小河吧让他弄,咱几个喝酒”

小河是李海的弟弟,还没结婚呢,和父母一起住,而李海的儿子小国也因为喜欢缠着叔叔,跟着住在那边呢,谭越听了,干脆,要李海把老人那边的都叫过来得了,这只麋鹿实在是不小,就是全叫来,一顿也吃不完

村子不大,所以不一会儿的功夫,李海就带着几个人过来了,当然,大家也不全是因为有好吃的来的,更主要的是,有拖油瓶,都不知道李海和自己的家人怎么说的呢

“爸大老鹰在哪儿?”一个稚嫩清脆的童音儿焦急的问着。

“在院子里待会可别害怕,凶是凶,可却很听话”李海一边说着,已经领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了进来,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就是小脸儿跟个花脸猫似的,抹的到处泥巴。

“在哪……呜嚯哇……”小家伙先前还是兴奋呢,可看了拖油瓶之后,终于还是没有英雄到最后,先是钻到了父亲身上,紧跟着就哇哇大哭起来,逗得众人一阵哄笑。

众人寒暄了一阵,几个可以上桌的便很快就落了座,由李海的弟弟和一众女人拾掇那只麋鹿,几个男人,则坐了下来,倒酒的倒酒,布菜的布菜,说笑间,已经喝了起来。

通过交谈,谭越了解了更多的情况,这个毛楞子,与其说是一个小村,倒不如说是两个家族贴切,而且这两个家族,其先祖都是辽国的贵族,一个祖上姓萧,是那位萧太后的同宗,一个祖上姓耶律,正班儿的王族后裔,当然了,这时候倒是一家姓王,一家姓李了,先祖的荣耀,已经不可能再提。

也可能是因为祖上渊源的关系吧,虽然已经破落到必须在深山中才能过活,但从自古以来,村子里的人对于教育就比普通的山民重视,所以,这个仅仅八百余人口的小村,却设立了小学和初中,当然,小学是正式的,而初中,则有其实无其名,课程和正式的初中小有不同,这也是无奈的办法,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供得起孩子上到中学的,于是,就由村里文化最高的几个充任教师了,限于这些人的水平,诸如英语什么的就没设立。

竟然还有这种事儿,谭越不禁暗中称奇,那既然都重视到这种程度了,为什么这个村子还这么落后呢?难道这么多年,就没有出息几个?这种事,谭越也只有在心里想想而已,主人不说,问的话那就太不礼貌了。

“唉,据说明朝的时候燕王朱棣挥师扫北,在屠没了一个村庄之后,大军继续前进,有人对朱棣说王爷,好像咱刚刚屠过的那个村庄冒了炊烟,燕王朱棣却不以为意的说漏网之鱼,不足为惧……也许是这个原因吧,自从我们两家的先祖将族人移居到了此处之后,虽然几百年之间我们都异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可……这么多年来,却很少有人出息,最好的,也不过是在镇上当过一任镇长罢了,现在呢,还在县城里退休了,对于村里,帮助不大不过,这回有希望了,丫丫考上了京大,那可是京大呀海呀……海,你给咱家供养了一个好苗子哟”都说老人话多,在喝了几杯小酒儿之后,李海的父亲终于说出了谭越想听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想。

有些老勾当,在某种程度上你还真不可不信,就说燕王扫北的这件事儿吧,谭越也听闻过,据说是古滦州的一个村庄,在燕王屠戮的时候,有一对兄妹藏在了地窨子里躲过了屠杀,当大军过后,两兄妹从地窨子里钻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伏尸满村的惨状,哭嚎过后,两兄妹不得不为二人的将来进行打算了,商量了许久,兄妹两个决定听天由命,将两扇儿磨盘分开,哥俩一东一西一人一扇,之后一推,要是中间能碰到并合在一起,那么哥俩就不顾人伦结成夫妻,要是不能,那就各找前程。

结果两扇磨盘并没有合在一起,兄妹两个也各奔了东西,据说后来这对姓项的兄妹倒是留下后人了,但人丁一直都很不兴旺,哪怕在努力,也是勉勉强强的在延续着,让人称绝的是,虽然艰难,这户人家,最终竟然坚持延续到了建国后,不过谭越可不认为在施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他们还能延续下去了……

有了这个传闻打底,谭越对于老人的话,也不由得琢磨了许多,是啊,丫丫是成功的考取了京都大学,但在血缘上边,可跟他们老李家没有半点的关系,哪怕他们已经视丫丫同血脉亲人也是一样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