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投资这个(1 / 2)

加入书签

说合理也对,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减少负担。

说不合理也对,对于派遣职工来说,做同等的工作,却拿不到同等的福利。只要稍微想一想,他们就会觉得心寒,就会产生倦怠感,就会对他所工作的企业,产生厌烦的心理。

在工作上的表现,就会有消极怠工,脾气暴躁等等反应。

不过,这种反应也不是不能解决。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让这些派遣工,接触不到正式员工。没有了对比,正式员工不会产生优越感,而派遣工也不会因为被优越而不爽,最后不好好工作。

当然,大企业选择放弃承担工人的养老。这一部分的养老压力,就会挤压到别的地方。会对社会产生不少的压力。

不过,产生就产生呗,谁管呢。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我还活着呢不就好了。

林彦只听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英文口语水平比较差。不是他怕露怯,而是他想表达清楚一件事,是比较难的。

虽然说有可能他表达的并不清楚,对方却领会了的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什么理解上的误会,那乐子可就大了。

岸本约翰应该是一个长期在美的日本人,虽然说英语说得很溜,但是还是有一些日式英语的口音。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说英语都会有口音。日本的日本味口音,中国的中国味口音,印度的咖喱味口音。欧洲各国又各有区别的口音。

就算是在英美这种以英语为主流语言的国家,也还有伦敦腔和苏格兰口音呢,还有加州方言,德州俚语呢。

大家能够听懂,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语言这种东西,如果两个团体,长时间不交流。就算是出自同一个树干,也会变成两个越来越远的枝桠。

别的不说。就说中国台湾的国语和中国大-陆的普通话。虽然说八十年代,大部分的台湾居民,不是来自中国大地的五湖四海,就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人们的后辈。

这算是出自同一个家庭了吧。但是。经过几十年相对隔绝的发展,虽然说还能互相听懂。但是,口音已经相差很大了。

再过个几十年,到了二十一世纪。这边的人听那边的人觉得他们所有人说话都娘娘腔,而另一边的人听另一边的。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怪腔怪调。

真的很奇怪。但是也不要太奇怪。

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南方,早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百里听不懂。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样子了。

当然,只要交流的够多,大家不光口音都会趋同。连带着生活方式都会趋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