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个人,天下。(2 / 2)
笑的,是那么的温柔。
“我只是假设啦。”苏玉红着脸答道。
旋即,又再度看着赵叶,问道:“姐姐,你会如何呢?”
不依不饶。
“我当然是看着,难不成还殉情啊。”赵叶大大咧咧的回答,面上,无丝毫在意之色。
果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日子如流水,在给苏玉心中打了一剂‘预防针’后,这一天,用过早饭。
不久,张叔夜便差人传来消息,说是大辽使臣决定准备在雁门关内见面,时间在五天之内。
到时候,那人自会入得关来。
同样,那人也会找到自己住处。
传信的是一只箭矢,在昨日黑夜时,便已经出现在雁门关墙头。
经过对比,这次的字迹与之前的字迹完全吻合,确信是之前的传信人无疑。张叔夜这才决定禀报消息,因为,对方指名点姓的要赵叶前去。
听到这个消息,吴青有些疑惑不解,没想到那人既然决定直接到雁门关内来。
虽然宋辽已经停战数十年,而且据说耶律洪基同样也是赞同宋辽停战的。但是,两个民族间的仇恨,可不是这数十年便能够化解。
军队可以克制,但是江湖,百姓,却从未有克制一说。
暗中的,不上厅堂的,各种小冲突不断。
数十年前,‘厌倦’了战争的宋辽两国经过谈判,达成‘澶渊之盟’。
根据盟书以及之后陆续形成的协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君主约为兄弟,地位平等。虽然这些吴青是不知道的,但是,吴青身边有一个大宋朝的公主。吴青甚至吴青完全都不知道这公主在历史上是否有出现,但是,却不妨碍这个公主对‘檀渊之盟’的了解。
‘澶渊之盟’,如同名字一样,那是发生在北宋契丹之间的檀州,这里,是订立契约之地。
北宋与辽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随着赵叶银铃一般带着魅惑的声线,那段吴青从未知道的历史渐渐展现。
历史的画卷,有着平静,亦有着汹涌。
有着欢笑,亦有着泪水。
有着兴盛,也有着衰败。
但是,无论何时,战争,总是在其中扮演这不可或缺的角色。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
打着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数十万大军深入宋境,行着染指大宋山河之实。
初时,辽军势如破竹,连下数城。
辽军大将勇猛无双。这是萧氏族人。
辽军主将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一时之间,宋朝山河便暴露战辽人的铁骑之下。
然,宋军凭守坚城,誓死不退。宋廷朝野上下,掀起一阵汹涌波涛。
初时,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然而那朝中重臣极力反对,宰相寇准死命坚持,遂说服真宗皇帝。
后真宗皇帝亲至澶州,御驾亲征。
大宋自建国以来,一直与契丹人大小冲突不断。其根本原因,就在那燕云十六州之上。燕云十六州,本就是先进的农业区。而契丹人却是以游牧民族为主,游牧民族大多凶悍,然而却不如同农耕文明一般稳定。燕云十六州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许多。这是一片极其肥沃的土地,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
契丹人不放,宋人同样不放。
然而,大宋最终还是失去了这片土地。或者说,他们没有夺回这片汉家先祖的基业。
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改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为腹地。如此,契丹便俨然以大国的姿态,雄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成为大辽帝国。
辽国在北宋边境不断挑衅,直至挥师进逼。
由此可见,其觊觎中原之心,一直不死。
契丹主将萧挞凛带兵极为不凡,短短时间,便接连攻破数州,锋失直指开封府。
而此时,与萧挞凛相对的便是真宗朝名相寇准。
寇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寇准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寇准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
同是这一年,六月,寇准成为宋朝宰相,位极人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