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五章 兴平之年(3)(1 / 2)
远离战火的冀州。正在展现出赶超幽州的磅礴声势。农业自不必说,经过多年新技术、新农具的推广,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在缩短与三江郡的差距。经过测算,冀州常住人口有望在年内突破五百五十万,粮食播种面积高达创纪录的一百三十二万八千顷,几乎是初平三年的两倍!而工商业的发展更加瞩目,仅商税便从初平三年的二十七亿增加到今年的三十五亿。
得益于工农商的大发展,冀州百姓的生活水平急速提升,仅仅三年时间,面貌大变样。家家户户砖瓦新房,人人身上新衣新鞋,商铺、酒馆遍地开花,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超级放大版的洛阳呢!毕竟,放眼大汉天下,除了冀州、幽州,还有哪些地方普通农户能够月月吃得上肉、年年穿得起细布新衣?
冀州境内的工会、商会、农会三大组织,也在官府的引导下形成了协商机制,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律法框架下谈。谈不拢就到法院上诉,交由大法官审判。由此,对立事件极少发生。偶尔的罢工也得到了官府的认可。
总之一句话,只要不违法,你做的事情就能够得到官府保护。
“主公,冀州今年商税预计可达三十六亿,官办产业创收十四亿。虽然年初雨水较多,好在各地引水沟渠设施完备,河流堤防也加强加固,再加上运河的开通,预计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保守估计为两亿三千万石。”听着新近上任的冀州薄曹从事高堂隆的汇报,高勇不住点头以示认可。
“冀州总体情况平稳,几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大有赶超幽州的态势吗!很好,令人欣慰。说明你们始终把百姓福祉摆在第一位。老耿,升平,你们虽说才升任,可毕竟都是冀州本土官员,熟悉的过程就免了。”高勇笑道。
冀州刺史耿逵可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自初平三年任冀州兵曹从事后,勤抓苦练,硬是将冀州所辖的两个警备师编成了打击犯罪保护百姓平安的守护神,口碑甚佳。兴平元年接替郑泰担任冀州薄曹从事,开始掌握一州民政,并迅速转变角色,政绩斐然。一年后,终于在兴平二年经过政务院审核后,成为了冀州刺史。如此经历。绝对是几辈子不看奢望的。而高勇前世的记忆中,这个家伙露了一次脸后就迅速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
“主公夸奖耿逵愧不敢当,冀州眼下成就,离不开前任郑薄曹、荀治中夯实的牢固根基,又值主公挥斥方逑大展宏图,各种军用物资的采购,极大的拉动冀州工商业发展。而运河的贯通,更是成为了连接幽州、青州的纽带。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冀州若还不能大踏步前进,卑职可就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不错,机遇难得。你是老人了,当知晓几年前冀州的模样。大话空话我高勇不会讲,也懒得讲。一切都要脚踏实地,当年你可曾想过冀州今日盛景?我等要感谢上苍,咱们正在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必当大展宏图,方能对得起一方百姓。还记得你们赴任时我叮嘱的话吗?”
“记得!”二人齐声道:“一切皆有可能!”
“好,此行乃是路过,看看你们两人,就能大体掌握冀州发展脉络。现今兖州、徐州新下,诸事接踵而来。你们要多担待,多帮助兖州、徐州。只有他们稳定,冀州和青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平安之地。此外,青州兵曹武安国已经调任新组建的十六军将军,青州仅剩一个警备师,政务院并不打算扩编,而是决定由冀州拿出一个警备师作为机动力量。你们要与青州方面多协调,他们的泰山地界仍不太平,需要用兵的地方不少,冀州要随时做好准备。”
“卑职明白,冀州、青州比邻而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主公放心便是。”
“妥了,暂时就这么多,常书信联系。”
车队毫不停留的沿路南下,只在邺城稍停片刻,让耿、高二人下车。
看着迅速消失在夜幕下的邺城,高勇苦笑着摇摇头。随着事物越来越多,高勇不得不面对时间的紧迫,往来奔波的自己只好取后世记忆,打造了一辆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房车。放下窗帘,平躺在微微颤抖的床铺上,高勇再度想起了与贾诩的谈话,封王还是拜将?
几乎在同一时间,高顺则与张飞一到率领陷阵营沿着幽州、并州、凉州布置的北疆防线视察。此三州乃是抵抗匈奴的第一防线,自春秋起,便有国家不断修筑城墙,一段一段好不雄武。然而,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却使得这条防线千疮百孔,匈奴进退自如,不次于逛自家后院。直到秦统一战国,才着力修长城抵抗匈奴。然而秦朝前后不过两世,许多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便将重任传给了汉。可惜的是,汉朝也不怎么样,虽有武帝击溃匈奴,使其远遁千里。却还是没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祸遗子孙。之后就不用细讲,西汉东汉,始终采取守势。
直至高勇出世,才逐步挽回颜面,经过数年厮杀,总算抢占了战略主动。不过,付出的代价一点也不必当年汉武大帝少。且又值朝廷暗弱,诸侯混战的当口,高勇只能将半数兵力滞留中原。击溃匈奴、鲜卑联军,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集中了高顺、贾诩、沮授、郭嘉以及一众军师的智慧,经过严密的战棋推演,统帅部得出了一个让高勇大感为难的结论:目前。己军对匈奴的优势并不大,加上虎视眈眈的中部鲜卑,想要发动灭族大战艰难至极。说巧不巧,正应了高勇最初的论断,非五年集聚不足以出击草原,非十年之功不足以纵横大漠!
高顺以他一如既往的严肃认真态度,指出防卫上的疏漏,重新设计规划防线,尤其是预警系统。充分利用左匈奴实力大损、右匈奴不敢南望的时机,将整条预警线向北平移了近二百里,并督促政务院与各州相关机构。选择大漠上交通便利水草丰美之地,修筑要塞城池,招揽移民从事商贸、放牧等工作。要塞驻扎兵马出自各州驻防军,定期轮换。除主城外,还修筑有卫城数座,平时连通内陆,战时互为倚仗。
幽州孙泰的第十四军,并州娄兆的第九军,还有凉州龚竔的第十一军,在高顺的准许下,纷纷主动前出扩大防线。此外,高顺也指示各州驻扎的骑军也要主动一些,将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贯彻到每位士兵的心中。
北疆防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各项工程无不高标准严要求,发现问题一律从重处罚。一行下来,随行的统帅部各级别军师对祖国的河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触。体验戍卒艰辛,领悟攻守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