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1 / 2)
div lign="ener">
明朝中期曾长期实行海禁,以嘉靖年间倭寇之患时期最甚。
到明末,漕运不能满足粮食等物资的需求之后,重新开启海运。因为,海运政策使得海上运输人才出现了断层,以及海运基础设施的落后。重启海运初期,经常出现迷航、触礁、遇到风浪等等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
不过,这些困难,并未打消明政府重启海运的决心,反而开始研究海上运输的技术,并设立了大量的灯塔、信号塔,指引船舶航行,使得船舶遇难、迷航事故大为减少。
到了崇祯年间,大明的海运已经进入了正轨。至少是官方海运的粮食,已经达到了漕运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天津市舶司的港口基础设施,一开始就是比较完备的。
天津市舶司的瞭望塔上,忽的出现了信号。
“有船队来了,至少有十多艘船!”陈观鱼辨认信号之后说道,“是郑家船队!郑芝豹来了!”
十多艘200料至400料的大帆船靠岸,市舶司门前逐渐的热闹起来。这些郑家的帆船,比起附近渔民停靠再岸的小渔船,自是显得艨艟如云,气势不凡。
几个月的行船生涯,只能呆在船舱、甲板等等有限的空间,着实乏味异常。所以,水手们一靠岸,就如囚徒刑满释放一般的激动,各自去打听寻欢作乐的场所。
而郑芝豹踏步下船,拱手向陈观鱼、李慎之致敬道:“观鱼兄、慎之兄别来无恙!”
陈官鱼笑道:“不如曰文你气色好啊!”
郑芝豹字曰文,小字莽二。郑芝豹幼时在县学读书,后科举不利,郑家出巨资,让其在南京国子监弄了一个监生的身份。
那明朝要当官,除了走正规的科举之路外,还可以走国子监的监生路线。
国子监的监生,每年学费800石粮食,是专门对有钱人开设的高等学府。入学是明码标价,只要交得起学费,即可入国子监就读。
不过,国子监入学容易,考试却是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三次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升学。读完了数届之后,便开始拥有8品的官身,成为候补官员。
明朝的官位实缺,是优先安排给科举出身的进士,其次才是监生。由于监生是后娘养的,考试升学难,安排实缺更难。
明朝初期,官员比较少的时候,国子监有上万人就读。而到了明末,由于监生安排实缺的困难,就读国子监的也不过数千人。
如果不是科举实在无望,大多数的读书人是不会选择做监生的。
当然了,郑芝豹在南京国子监苦读了几年,也不是读书的料子,无论科举还是国子监,两条路子,皆不能跻身官场。
而眼下郑芝豹直接被提拔为七品的招商局官。比国子监毕业后的八品官,可要高上一筹,与科举出身的进士,几乎是同一品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