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张野的担忧(1 / 2)
一队阵地上,张野一屁股坐在刚刚修建好的临时指挥部内,其实也就是一个搭建有棚子的地方。
将战壕后部向后挖掘几米,前方留下一个不大的空间用来观察,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充当机枪掩体。
但是此时的一队并没有配备机枪,整个新军内的机枪也没几挺。
整个战壕被连成一线,指挥部内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此时的张野正坐在一处土堆上,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一只茶杯。
此时部队刚刚修建好第一道战壕工事,铁丝网防御阵地目前还没有修建,为了尽可能的给大营内的那些人来点惊喜,张野打算等到晚上在修建。
以及第二道战壕,张野同样打算等到晚上在去修建。
相比第一道战壕,第二道战壕不需要修建的太过于坚固,而加上张野本身在第一道战壕内就留下了一些后手,所以第二道战壕的作用实际上并不大,当然了,只是比起第一道战壕来说是这样的。
整条战线长约七百米,每人防守的面积大约在四点六米左右,这个距离对于缺乏自动火力的张野部来说有点长,但是同样的,对面参与进攻的部队也同样的缺乏自动火力,所以这个都是相应的。
张野部所需要防御的面积大了,对面进攻的面积也就相应的增加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分散对方的兵力,以确保在敌人冲到几十米范围之内可以最大程度的击伤击毙对方。
此时两个班的士兵正拿着铁锹,按照张野的部署在一道阵地正前方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挖着一个个深约半米的小坑。
虽然小坑的形状并不规则,每一个坑的位置也不同,有的是一条直线,有的则是向前,或者向后延伸,但这并不重要。
铁丝网需要用木桩子来固定,而此时挖的这些小坑,就是为那些木桩子准备的,而一根根长约两米五左右的木桩子也早就被准备好了,此时就在阵地的后方摆放着。
另外有两个班的士兵不停的在用工具剪着铁丝,将其剪成一个个大约有四五厘米长的小段,这些是打算等铁丝固定好之后,在缠绕在铁丝上的倒刺,用来阻挡对方士兵顺利的穿越铁丝网。
除此之外,张野还有一些其他的准备,例如,在铁丝网前后各五十米左右的范围内埋下了一颗颗的地雷,当然了,这些都是伪装物,张野自然不可能去埋真正的地雷。
而是按照目前一队所拥有的地雷总数乘以二,用砖块来代替地雷,平均的分布在这些范围内,制造出前后两个雷区。
“张大人,这招管用吗?”
忙活了半天的杨军威气喘吁吁的一屁股坐在张野旁边的土堆上,看着忙活了半天的阵地,他总感觉这玩意儿有点不靠谱。
“管用。”
张野点了点头,只能这么说了。
现在又不是几十年后,铁丝网用于战争还没有出现过,世人并不知道铁丝网还有这个功能,而第一次出现铁丝网是在欧洲战场上,那是一战时期,德军与法军的较量中出现的。
而那一次的战事,正是因为铁丝网的出现,极大的阻挡了德军的进攻速度,并且给德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虽然历史上铁丝网真正的出现是在1867年的美国,美国人约瑟夫格利登因因为放羊的时候偷懒才发明出来的,后被美军发现,并纳入防御战术装备。
但是真正的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还是一战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尽管铁丝网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却还没人真正的用过。
而战壕,这个就跟别提了,同样也是在一战时期才出现的现代化战壕,当然了,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但那些都不是正规的,跟现代化的战壕还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非要找个例子的话,那历史可就太久远了,古代行军打仗军队所建造的营寨,其作用也相当于战壕,而营寨似乎从有历史记载的那一天就出现了,所以这是个无从考证的事实。
“这玩意儿我看还不如营寨好使,现在咱们跟他们处于同一层面,视野上的优势就没了。”
杨军威有些不明白,有现成的营寨不用,却跑到营寨外面来挖这么一处看起来没用的东西。
张野不仅放弃了原本就已经很坚固的营寨,而且还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不少,现在的新战线位于林子的出口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开阔地,而背后则是一片林子。
从战术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布局有利于防守一方,因为在打不过的时候,他们可以利用树林的掩护迅速的撤退,也可以利用树林的掩护来抵挡背后的子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