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母亲与兄长(2 / 2)

加入书签

她越来越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了,任谁看来,长安都还是之前那个虽然已经十二岁,但是却文文弱弱的女孩子,没有人相信,没有人能相信这具身体里面住着一个曾经活到过十六岁,在很多方面绝不手软的灵魂。

那她便要让自己装得像之前那个长安的样子,至于其他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慢慢的有改变,也就不意外了。

方才这样一句话,便是示好了,让贺甲青知道,这个不过十二岁的妹妹,是愿意跟他这个哥哥亲近的。

贺甲青果然受用,拉着长安的小手:“哥哥在宫里面做皇子的侍卫,怎么会瘦呢?宫里面那地方,皇子都是山珍海味的吃,皇子的伴读也差不了的。”

贺甲青这样一说,长安心里有了隐约的印象,似乎上一世的时候,太子陆城的身边,的确有一个不是特别惹眼的侍卫,便是巩昌伯府家的长子。不过她是陆城身边的奉茶女官,并不能轻易的和东宫的侍卫有什么瓜葛,只在宫中偶尔得见,因此记忆也不清晰了,怎么也不能和站在他跟前儿的贺甲青完完全全对上号儿来。

白氏不曾知道皇子侍卫是个什么样的差事,大多数内宅妇人也并不知道,可是长安两世为人,还曾经伺候过太子,是最清楚的了。

皇子侍卫,看着风光,其实内里却是酸楚的。皇子伴读跟着皇子一起读书,地位还算是高的,虽然在上书房有的时候会替皇子挨上几个手板子,可是走到外面,一说是皇子伴读都面上有光。

只是这皇子侍卫,要保证皇子的安全,没事还要任凭皇子差遣去办事情,若是得皇子信任也便罢了,若是跟了像陆垣那样的皇子,只怕一丁点的小错就能丢了性命。

什么皇子吃得好,侍卫也差不了,纯粹就是讨得白氏宽慰的话了。若真是好的天上有地上无的,那些权贵世家岂不是要争着抢着把哥儿往宫里送?那里还轮的上贺甲青一个伯府庶长子呢?

要说起来,若不是因为贺甲青这个庶出的血统问题,进宫当太子伴读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长安也不点破,只是心中对这个庶兄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贺甲青是东宫侍卫,陆城现在怎么样了,他应该是清楚的,长安的指甲深深的嵌进肉里,理智告诉她,不能明明白白的问出来。她得想个法子迂回。

深吸了一口气:“哥哥今天是休沐吗?东宫不是应该很忙才是?”

贺甲青笑了笑:“妹妹这段时间落水昏迷,母亲身体也不好,想来有很多事情都还是模模糊糊的。前段日子二皇子那边出了点事情,圣上已经废了二皇子的太子之位,把二皇子送到父亲所在的潭州去历练了。既然太子没有了,那东宫也就不需要侍卫了,圣上就让我们东宫侍卫先分批去其他皇子那里值守,我现在是四皇子的侍卫。”

真是变化的太快了,长安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在她的印象里,四皇子似乎是圣上最小的一个皇子了,是吉嫔倪氏生的,长得圆圆滚滚的就像个小肉包子,现在好像大概也就七岁左右的样子,比陆垣陆城他们小了十岁呢!

因为陆垣的全部心思都在陆城和储位上,上一世,她对四皇子陆地的印象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不过也好,还好贺甲青去的不是陆垣身边,若是他真去了,因着他曾经伺候东宫,陆垣一定不会优待他。

白氏作为嫡母,关怀自然是要有的,更何况是面对这样懂事,又记在自己名下的庶子,便招呼贺甲青往自己身边靠近些:“彦哥儿,宫里边那四皇子,可还算是好伺候的主儿?”

贺甲青拱手道:“母亲多虑了。皇家的教养,都是极好的。陛下也不会放任皇家血脉不学无术,养成刁蛮的性子。四皇子的生母吉嫔娘娘原先是宫女出身,因着自身出色又稳重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嫔位。因为吉嫔娘娘有一颗菩萨心肠,四皇子比起其他的皇子来也就更多了几分悲悯之心自然不会难为我们这些侍卫的。”

白氏和颜悦色:“那宫里的皇后娘娘可曾召你去凤栖宫过?”

陆城的生母和睿皇后也姓白,是白氏的堂姐,可是已经崩逝了十年了,现在的皇后姓陈,是老泗国公的嫡女,生性稳重,把整个后宫拿捏得四平八稳,就算是生性泼辣的陆垣的生母成妃,也在她身边吃了不少的亏。

贺甲青如实回答:“娘娘曾经召我去凤栖宫过,不过都是问四皇子的一些事情。如今二皇子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娘娘没有过问,也是为了避嫌,自然对二皇子有好处。母亲放心,儿子是不会贸然攀高枝的。巩昌伯府已经够好了,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伯府是势利钻营的小人。”

这便是进退有度,有自知之明,白氏看着这个庶子,更欣慰了几分。

“梁国公白家是一门忠烈,皇后娘娘是个公允的人,自然不会因为巩昌伯同前皇后有什么关系,或者你是二皇子还是四皇子的侍卫,就对你有格外的看法,那样难免别的皇子心中不痛快,也让娘娘在后宫失了公允。只是有一条,彦哥儿你需得记住,若有机会能为四皇子立功,还是要抓住,到时候皇后娘娘若是要赏你,别人自然是没话说的。你父亲在潭州驻守并不容易,你是伯府的长子,将来的荣耀不能全靠着从你父亲那里承袭。”

长安有些琢磨不明白白氏的意思,按理说白家是二皇子陆城的外家啊,白氏又何必让贺甲青偏帮着一个嫔生的四皇子呢?

莫非现在就已经开始押宝了?

贺甲青脸上闪现出了超脱年龄的成熟,拱手道:“儿子省得,母亲放心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