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远行之----明史杂谈(七)(1 / 2)
还有一种说法说,张皇后在城破之后,被李自成的义军杀死,这一说法来自王源的《居业堂集》中的记载。书中称:“河南尉氏人王大本为义军将领,攻克北京后王与其他四人共同俘获了懿安皇后,有人对皇后不逊,王大本大怒:这是一代国母,怎能胡来?当即抽刀将皇后杀死,使其虽死却未受辱。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张皇后没有投降义军,而是化妆逃出了北京城。据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计六奇《明季北略》、谈迁《国榷》等书记载。崇祯帝在义军攻破京城之际,派人到张皇后的住所,劝她自裁。但张皇后没有这么做。而是趁着宫中大乱之机,用一件破衣服蒙了头,逃入了成国公府。据说后来还有人见过从宫中逃出来的张皇后。
这些说法哪些才是真实的呢?我认为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张皇后的个性,她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尽了。据贺宿《懿安事略》记载,起义军攻入京城后,“宫中鼎沸,后闻变自缢”。在周同谷《霜猿集》中也记载说“西安张孟坚从贼入宫,亲见后死,曾为予言之。”此外,在官方正史《明史》、《清史稿》等书中也认为张皇后是在城破之际自缢身亡,并且记载了清朝入城之后,将其合葬于熹宗德陵的经过。不过这也是猜测。也许只有等到日后考古发掘熹宗德陵的那一天,这个历史谜案才能有一个最终的定论。
<明朝第一个专权太监:史上最大卧底>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一说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永乐时入宫为宦官。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后为皇太子(后来的英宗皇帝)的教师。
宣宗病死,英宗即位,改元正统(1435)。这时,英宗年仅9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太皇太后张氏英宗到祖母垂帘听政。张太后虽然秉政,并不处理国家政务,而是把国家一切政务交给内阁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处理,这也是明朝的一个好传统,只有明朝没有太后专权外戚乱政的事。英宗即位后,王振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是明朝宦官专权之始。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里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后来,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后的裁决意见,要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批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宦官掌握了”批红“大权,实际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那个时候,英宗对王振的所作所为全部赞同。英宗总是称王振为先生不称他的名字,王振实际上就是太上宰相和太上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