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橄榄枝(1 / 2)
巢湖,美丽神秘的水城远近闻名,郑宝在这经营多年,把他建的不敢说固若金汤,但也是易守难攻的典范。巢湖虽说在曹智治下,属于最外围的地域,自从割让了合肥后,巢湖就成了丹阳和庐江对外的最前沿阵地。
自从传出袁术要入住寿春的消息,很多人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巢湖这块曹智和陆康共同享有的地域。所有人都认为,袁术站稳寿春后,第一个目标就将是巢湖。
但巢湖太守李虎一点都不担心,他前有水道天险可依,后有濡须坞可退,旁有居巢可随时增兵。当然这个增兵主要是指丹阳方面的,因为居巢就是为丹阳增兵而设的跳板。而巢湖一旦有危险,陆康应该会让他的儿子巢湖都尉陆俊率部退守濡须坞,他是不会多费一兵一卒来救治他庐江以外的一个小郡的。
李虎也一直关注着袁术和陈瑀的寿春之战,他甚至已发信给曹智,建议他趁此大好机会,出兵合肥,夺回这片早已应画进丹阳版图的县城。
但一直未等到曹智的回音,李虎投诚曹智后,曹智很是善待与他,不但言而有信的扶植他登上了巢湖太守之位,更非常信任与他,把权力放给李虎这个太守,让他独立处理巢湖郡务,很少前来指手画脚。虽说巢湖也不是他一个人当家,还有个陆俊明显在他老爹的扶持下,大有与他平起平坐的意思。但这个年轻的都尉还是不错的,人很谦逊,也很尊重他这个太守,除了牢牢掌握着巢湖主要军权外,其它政事他从来不太过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李虎迁居而来的江夏蛮,也在巢湖安居乐业,享受着和汉人一般无二的臣民待遇,通过这两年的发展,巢湖的江夏蛮和巢湖被李虎经营的很好,不说人人富裕,家家太平,但最起码在巢湖只要肯劳动,就不会饿死,板楯蛮更是结束了以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颠沛流离生活,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生活。板楯蛮和其他跟随李虎投降或是被俘的江夏其他蛮族,现在就是赶他们回去江夏,他们都不愿意了。蛮人欣慰跟随李虎的正确决定时,也不忘丹阳太守曹智,这一切都是他给他们的。现在在他们心中曹智不管是不是他们种族的人,他们都把曹智奉为主人。说他们是有奶便是娘也好,说他们民族性不够坚定也罢,老百姓其实都一样,他们的要求也很低,就是要吃饱饭。
但李虎这样的高层追求自是不一样,他觉的他现在什么都不缺,唯一或缺的就是功劳,他跟随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但他做了这个巢湖太守,却从来未帮曹智立过寸功,所以他很想立功。
李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在他的族民安居乐业后,却没有自立或是图谋更大发展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能为曹智做点什么,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机会一直没有,但很快机会来了。李虎突然收到曹智哥们孙策的来信,说他要摆脱袁术,加盟曹智阵营,希望曹智能接受他,而他为表示诚意,已率部来到巢湖,急需巢湖太守李虎的庇护,因为袁术对他未对寿春增援已表示出了怀疑,正派人追赶过来。如果李虎不给他和他的人以庇护,他很可能被袁术包围而全歼。
李虎认为他立功的机会来了,如果能帮曹智成功收编袁术的部将孙策,及其他的部属,将是奇功一件。孙策的部众虽说不多,但在袁术虎视丹阳、巢湖之时,挖掉袁术一块墙角,这无论从士气,还是政治意义上将都是属一种胜利。再说这孙策是谁,那是乌程侯孙坚的长子,名门之后,有名望的人肯来投靠丹阳,曹智一定会喜欢,更别说他们本来就是朋友。
李虎立即给宛陵书信,说明这意外的情况,又马上派人联络了孙策,让他来水城面议此事。
在等待的过程中,李虎又派人查访了,孙策想背弃袁术自立的事。事实证明,孙策是未放一枪一兵,绕了好几次道,才来到了巢湖边界。作为袁术的部下,此时袁术在攻打叛徒陈瑀,势必会征调在其他异地的属下、部将前来增援,孙策肯定也是接到了袁术的命令才来的,但他带兵来了,却未参与到袁术围攻寿春的战斗中,而是悄悄地运兵到了李虎这。这很明显已经在违抗袁术的命令,并公开向曹智的势力靠拢,准备反叛袁术。而且早有传言,孙策对袁术对他这个功臣之后不怎的,不但为给他像样的官职,连差事都是些跑腿的活。这搁谁,都要反叛,要怪只能怪袁术待人不诚,才会有这样的后果。
橄榄枝已经递出很明确,不疑有他的李虎准备伸手先接住她,莫让机会从手逢中溜走。此时的李虎满脑子就是立功,根本未怀疑什么,一场危险悄然逼近。
宛陵作为现在的丹阳政治中心,祢衡和一干将领,为曹智的事业运筹帷幄的争取着一切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接到李虎的来信时祢衡吓了一大跳,他首先是怀疑孙策会不会居心不良。但又被李虎信件先入为主的意见左右了意志,祢衡也相信作为曹智在官场上的朋友,孙策不太可能有坏心。再说孙策的反判袁术好像是合情合理的事,应该不存在猫腻。
但留守宛陵的王平认为还是稳妥一点好,等曹智回转或是回信后再做决定。
祢衡正在左右犯难之际,就从巢湖传来一条惊人的恶耗——巢湖被攻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