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府院之争2(1 / 2)

加入书签

日本这个时候的态度和过去大相径庭,袁在世时,英、法、俄三国曾劝诱中国参战,被日本所反对,日本认为中国既已宣布中立,就无须对德国宣战。那时日本反对中国对德绝交是怕中国加入协约国后,就使日本无法“乘火打劫”侵略中国,何况当时袁世凯是拉着英国对付日本的。现在段内阁正和日本亲近,中国参加协约国,对日本也是有利的。

段内阁的秘书长张国淦也力主对德绝交,每天都把不利于德国的情报供给段,把应和德国绝交的好处打动段。段遂由极端亲德派而变成了极端的反德派。

对德问题,当时府院都有讨论会,院方每逢星期二、四、六日都有国务会议,乃于一、三、五召集“国际政务评论会”,主持人是张国淦,参加的人有名流、学者、言论权威等。徐树铮是反对对德绝交的,他曾写了七封信给段,叙述反对中国卷入欧战,段只看了两封,以后的都原封不动地搁在抽屉里。梁启超也是极端的亲德派,所以也反对和德国绝交。

国会方面议员们大多数同情协约国,抨击德国的黩武政策。

中国人最坏的一种观念,常把对外问题牵连到对内恩怨上。段听说黎和国会也主张对德绝交,他便力争先发,不愿在黎之后,而黎听说段主张对德绝交,乃反过来变成反对对德绝交。这时黎恨段达于极点,段的政策在黎看来,无一是处,段东黎则西,段是黎则非。老好先生的黎有时弄僵了也不好惹的。

段祺瑞为了对德国绝交问题密电各省军政大员征求意见,黎也密电全国名流广征意见。结果所得的答复都是反对对德绝交。

名流如:孙中山先生、唐绍仪、章炳麟、谭人凤、康有为、马君武等。

北洋军系如:冯国璋因为受了孙洪伊的影响,露骨地反对,其他反对的有倪嗣冲、王占元等,他们主张坚决中立。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其中有一条高徐、济顺铁路借款项目涉及到山东,因此李默涵第一个表示反对。李默涵在通电里表示:这样的卖国条款,不光自己不接受,山东人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条款及时出了北京,也进不了山东,只要自己在山东主政一天,就绝对不会把属于山东人民的权益出卖给日本人。

末尾,李默涵还表示,如果中央政府强迫山东人民接受这样的条款,那么自己就会考虑宣布山东独立,以此来拒绝。这封通电一发表,立刻在山东乃至全国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此时的济南城南近郊,有一连片民居所在的地方平民区。交错缠绕的复杂小巷子让这里的道路变得像一个迷宫,不过济南城市建设部门已经改善了排水系统。只是居民的一些陋习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街上驴马粪的味道和街口老虎灶的水蒸气一起在空气当中飘拂着。

现在的济南大片地区还在建设中,在近郊的民居当中,有一个大院子是被几个现在孙武军事学院里的军校生和几个现役的中级军官租赁下来的。他们的宿舍目前还在建设当中,督军府给他们下发了居住津贴,他们拿着居住津贴,就暂时租住在这里。因为部队生活的紧张忙碌,一个月当中,也只有个把礼拜能回来居住,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帐篷里面和士兵们在一起。

邻居们都很喜欢这些青年军官,他们似乎代表着这个新政府的形象:年轻,朝气蓬勃,待人和善有礼貌,举止自有一股军人的傲气和不容侵犯的威严,但是对弱者又却非常照顾保护。这些单纯热烈同时又满怀理想的、受李默涵思想影响极深的年轻军官团体,一直都是现在报纸舆论还有普通百姓心目当中,这个新督军治下最好的东西之一。

这一天,在这个平时只有几个人在的院子里面,却来聚集了许多年轻军官,他们大部分的军衔都是都是少尉、中尉、上尉,最大的也不过中校。从早上开始陆陆续续已经来了二十多人,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有年轻的军官或者穿着军校生衣服的年轻人往里走。两边的邻居都和气地和他们互相打招呼,邻居们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放在心上。

最后,有两个军官没有进院子,而是在门口散步抽烟,似乎不想进去。在院子里的房间却关紧了门窗,还拉起了窗帘,所有人都围着两张大桌子坐着,屋子里面唯一的光线就是挂在正中间的一盏煤油灯。军官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使得这里居然有了一丝神秘而诡异的宗教气氛。

不知道是谁,低沉而激烈地带头发言:“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党卫军,我们还能够忍受下去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