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崛起之机 311章 形势骤变(2 / 2)
蒋介石内心里是准备“让闲”的,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如果连这点形势都看不准,那他就不是蒋介石了。但是,与历史上历次“下野”不同的是,此次如果蒋介石“下野”了,那么极有可能是真正下野!因为,历史上蒋介石能反反复复“下野”后又“上台”,主要握有两大利器,一是财政,蒋介石拥有江浙财团的支持;二是军队,由黄埔军校毕业生掌握的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其规模和战力都高于中国地方军队,其他人,即便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了多久。当然,就蒋介石个人来说,他的“政治手腕”也颇为高明,往往在不经意间,就通过政治手段化解了政敌的攻势。
但现在的情况明显不同。
要说财政,中国最富的人不是江浙财团,而是闽广财团,甚至是察哈尔,也成了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而江浙财团支持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最近两年,一些江浙商人与闽粤商人合作,赚取了足够多的利润,这个事实证明,如果由闽粤主政,他们会赚更多的钱呢。江浙财团与蒋介石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在有更大的利益可期的前提下,原来那些利益关系是很脆弱的。
再说军队,现在的中央军虽然比历史同期要强得多,但各地军阀的军队也比历史同期要强,最重要的是,国防军有如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让任何势力都不敢小看。甚至可以说,国防军完全有实力以战争的形式一统中国。只不过,武爱华和国防军不愿意这样做罢了。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原来历史上,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各种想法、主义盛行,各有一套治国理念,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平行时空的中国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爱华和国防军,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主张,但是,在其治理的三省一市(北平)中,经济、民生明显好于其他地方,吏治也更加清明。这有如一盏灯,一个方向、一个参照物,给全中国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一种新的可能。
而且,只要不是睁着眼说瞎话的人,就会承认,闽粤察等地的发展模式,不但蒋介石的国m党可以接受,就是gcd可以接受。因为他们从中都可以看到自己主张的影子。
对此,连南京政府的主要官员都是认同的。
蒋介石知道,这些倡议和声明一起,他就被逼上绝路了。他虽然内心有让闲的“准备”,但真正到了这一天,心里也难免会有失落。
之所以被称为逼上“绝路”,是因为蒋介石除了让出最高权力以外,再也没有第二条、第三条路可走。如果他继续占着这个位置,要么被赶下台,要么被彻底消灭。中央军的33个整编师,远不是国防军6个集团军的对手。
6月16日,在媒体上关于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改组中央政府的讨论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肖飞发表声明:察哈尔省支持广西李崇仁先生关于召开全国政治会议的倡议,并呼吁中央政府尊重民意,尽快组织召开相关会议,改组中央政府。
次日,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福建省政府主席林清华也跟着发表声明,支持广西李崇仁先生的倡议,呼吁国府尽快召开政治会议。
察哈尔、广东、福建三省的声明,让广西李崇仁等人的倡议最终尘埃落定,蒋介石再不作出反应已经不行了。
因为,那些由蒋介石嫡系兼任省主席的省份,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些省主席,一个比一个聪明,虽然他们是蒋介石任命的,但蒋委员长只能任命他们的过去,他们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捏在武爱华和国防军的手上。
现在通过一些秘密途径向武爱华输诚,即便不一定能保住现有的省主席地位,但也不会被武爱华赶尽杀绝!
武爱华会对这些旧官僚赶尽杀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国防军崛起时间短,根基并不牢固,要治理好国家,还是要依靠大多数旧有官僚。
当然,前提是这些旧有官僚一要转变思想,所谓“不换思想就换人”,二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
伴随着政治上的攻势,国防军的“风情局”也在行动之中。“风情局”按照武爱华的指示,主要针对国军将领做必要的安抚、解释工作,对一些国军中爱国的、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武爱华都将在未来的国防军中给予一定的带兵权,甚至可以手握重兵。但前提上,这些国军将领手下的军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整编,而这些将校,也将像此前的粤军将校一样,必须接受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才能重新安排带兵或从事其他工作。
而各省的地方杂牌军,武爱华则准备对之进行“分流”,将之年轻力壮,有文化之官兵编入野战军系统,而老弱病残则辞退,当然他们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辞退费用。
蒋介石其实有些后悔,早知道各省是这样一种状态,在与日本签订停战协议后,他就应该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如果由他来提议召开政治会议的话,他相信他的威望还有可能更高。只是可惜,他忙着指挥军队抢占地盘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