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殖民大洋洲(1 / 2)
英国带来的超大订单,进一步催动了大唐内部工业的生产。大唐现在正处于一个满负荷的生产状况,国政院的统计发现此时的国内对工业品的需求,甚至比战争时期更大。每个月近十万甚至超过十万的移民来到西海岸,他们的安置都是巨大的问题。这也催生了大唐国内建材业的火爆,大量的水泥和钢筋被运往工地,砖窑也不断地在扩建中。
好在大唐政府手中的资金是极为充足的,而且能够快速地将其转换成投资。另外新移民带来了庞大的新劳动力,虽然他们中大都文化水平有限,无法从事什么太过艰难的工作,但简单重复性劳动他们还都是能胜任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工矿上的矿工,还有大批的建筑工人,他们都是前脚刚到大唐本土,后脚就开始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开始为之后的移民盖房子。一些机械厂没法像建筑公司和矿业公司一样快速地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往往需要培训员工数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他们的人员增长,和整个行业的扩张,都是细水长流型的。
一批批的城市出现在了珈州、冈州和卑诗州,往往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月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一个月后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有着成千上万居民的城镇。
工厂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后,产品的产出量也显著提高了。满足国内的需求是一个方面,但由于量比较大,仍需要靠着国际市场来消化。显然英国这次的采购就是瞌睡送枕头了。也不仅仅是英国。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重大优势。从西班牙到意大利,都有人接洽大唐安置在法国的工商业办事处,希望采购大唐的机器。甚至还出现了一部分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到那里,询问唐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能不能买到解决的方案。
包括什么效率更高的织布机,效率更高的矿石粉碎机,甚至是抽水马桶。
殖民是一个相当花钱的事情。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大唐是自己掏钱拉来移民,而且还为移民提供工作和住宅。跟欧洲那种因为混不下去,借钱出海殖民,或者因为宗教矛盾被人迫害出海的移民,是大为不同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唐的移民模式,使得大唐能够在数年之内完成别的欧洲国家一百年的移民规模。同时他们将移民都有计划地安置在经济的链条内,更壮大了国民经济。
大唐的殖民也不仅仅集中在前往北美的西海岸三州,此时实在有太多的土地,让人垂涎。东南亚三海外领是一个去处,而大唐在1780年的年底。也终于开辟了在南半球新的殖民地。
一艘五千多吨的船舶,缓缓地接近陆地。这里是澳洲大陆的西北部,另一个位面这里被称为达尔文港,唐人管这里叫做达闻,也算是取巧地命名方法。
移民船上有移民四百多人,数量并不算多,而由于他们是前往一个完全荒芜的殖民地,所以船上携带了大量的物资,以供应移民们的需要。移民中有一百多位是成年男子,其中首领则是从大唐军队退役的老兵,名叫常东润。他是跟周俊宝一批来到大唐的移民,后来加入了陆军,在服役期满之后,他不再服役,便退伍复员。
这批移民中有十几名汉子跟常东润是一样的情况,都是退伍的士兵,希望获得新的生活。他们也是大唐用来组织新殖民地的重要力量。退伍兵有纪律性,而且听从上级指挥,更具有军事能力,能够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殖民船上的移民们还拥有不少的武器,用于狩猎和对付当地的土著人。按照大唐通常的殖民手段,在一个全新殖民区域的殖民点,都会组织民兵,如常东润这样的老兵,将会训练成年男子们使用武器,并在殖民点周围布置一些便于防守的工事。
这批移民中,单身比较少,大多数是家庭。就连常东润等退伍兵,也都是带着媳妇的,他们的媳妇基本上是刚找的。这批移民大部分来自川楚流民,常东润就是在等待移民的单身女性中,找了一个模样还算俊俏,一看就是******能生养的。她的这个老婆还带着自己的老爹和两个弟弟,现在也成了常东润的家人。常东润老父早逝,老母在前年也走了,家中还有一位长兄和弟弟。他长兄在不久前因为他的关系,也加入大唐陆军服役了,他弟弟自小聪明伶俐,被常东润带到珈州之后,便上了学。常东润对幼弟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在大唐共和国内,大学生是要被各大企业单位抢破头的人才,更被视为是最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华人重视知识的传统使得常东润希望自己家也能出个学问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