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9.2040、还有新难题(1 / 2)
择校生,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特别现象,其根源在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望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门一方面致力于促进学校间的相对均衡,但要达到绝对的均衡,那是永远都实现不了的,国家之间有强弱之分,学校之间同样也会差距,假如恢复以前的学校排名制,一座城市也好,一个县也好,总会有排名第一的学校,也总会有排名最后的学校,毕竟学校之间风气不同、理念不同、教师素质不同、文化底蕴不同、教育质量不同。单讲教育质量,东州72所中学,高中学校20所左右,总有排名第一的,也有排名第20名的,哪怕是再均衡,也不可能都第一名,那就违背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违背了□□主义的辩证法。所以,虽然党委、政府以及□□门都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制度,但广大的家长可不管那一套,如果适龄少年儿童给排到了教育质量比较差的学校周边,家长们就会各显神通,绝对不服从□□门提出的就近入学要求,走关系,找路子,宁愿交上一笔不菲的择校费,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为了打击这种行为,不允许收取择校费,要求就近入学,但关键是老百姓听不听。老百姓不听,这不收择校费的□□部令就等于零蛋。好的学校,往往不堪重负,各方面的压力排山倒海一般,没有择校费,更收不了;有择校费,还能控制控制择校的数量,让一部分比较贫困的家长放弃了择校,选择就近入学。而那些有钱的家长,则心甘情愿地交上钱,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最好的学校或比较好的学校,造成了新的不均衡、不公平。当然,择校费是没有了,改了名称叫捐资助学费。这捐资助学,是有法律依据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按照当前的法律规定,法律大于党委、政府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如果党委、政府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与法律相冲突,则以法律为准。□□禁止收取择校费的部令,在《义务教育法》面前,自然就失效了。当然,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这捐资助学费成为了解决当地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重要补充,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城一中、县实验小学等,每年的捐资助学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当地县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一年能收取几千万。如某地收取了这些费用后,县财政留60%,县教育局留10%,剩下的30%返还学校。因此,择校费在某些县主要领导那里也是一笔不可或缺的重要资金,学校对于一个孩子收多少钱,是没有决定权的,什么样的孩子都要收捐资助学费,不管是谁的关系,不管是什么人,唯一的差别是:一般关系找的,收满额比如5万;而县领导介绍的关系,可以收4万。想不交捐资助学费上学,校长如果私下里答应,那就有可能被县领导直接过问,然后撤职换人。曾听说这样一件事,在某地级市的某区,拥有全市最优质的初中,市实验小学也是区管,该区面向其他学校出现择校生,区委书记不管,但所有要进入市实验小学和这所优质初中的孩子,必须区委书记同意才能进入——这成为了区委书记手里的重要权力标志之一了。
东州5中没到这样的情况,王国栋、宋云生都不会亲自过问东州5中的择校问题,但东州5中的捐资助学收入还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市财政、市教育局、东州5中分配,其中东州5中的部分,要用于学校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不得直接用于给教职员工发放奖金。
虽然市里不过问,虽然方圆已经把这项工作交待给市教育局基教科,但作为具体的负责人,戴良花在最近一个月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关键是想来东州5中读初中和高中的实在是太多了,远远超过东州5中的接纳能力。东州5中高一和初一年级,每个年级的总人数是600人,正常考取的学生接近500人,实际上可收取的择校生两个年级加起来也就是200人左右,但要求来就读的高达几千人,光是东升集团,安东升就给方圆提报了29人!王楚尹那边也不少,毕竟公安局全市也有警察4000余人,与王楚尹关系好的,也少不了。方圆这边还有雷恒亮这位党校常务副校长的一个名单,必须解决。
方圆听取了戴良花的情况汇报,看了看报名的登记表,感觉到一阵头大:“戴主席,申科长那边怎么个情况?”戴良花说:“申科长那边也同样是只登记,没有答应一个。申科长说,这件事必须由局领导来研究,他一个科长,真是解决不了。”方圆说:“于书记,你怎么看?”
于雅伦以前在教育局团委书记的岗位,是比较少接触到很深层次的矛盾。现在,听了戴良花的汇报,看了报名的登记表,也是头大如鼓。以前听到的风言风语,说这里面利益很大;现在看,高利益也带来了高风险,光是这几千人只能接收200人左右,剩下的那些人,岂不是都得罪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