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感受香港(1 / 2)
五 感受香港
1967年3月1日上午,谭家宝的寓所已经是高朋满座,他的朋友们一个不落地全部到齐,个个精神抖擞,谈笑风生。
根据谭家宝的意思,大家来香港的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了。本来他们都他们的时间就很紧迫,去找工作,完全是多余的一种行为。不过谭家宝却不这样认为,他要这些人去找工作,并不是为了那几个钱,他是想让他们去到生产一线去感受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和老板是怎样工作的。
香港正处在腾飞初期阶段,是香港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把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建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前世,谭家宝自认为是最勤奋、最能吃苦的一个人了。至少,在他所在的几个圈子里面是这样的。不过后来他遇到了一些香港人、台湾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他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勤奋。
所以,谭家宝认为,他的这批兄弟都是从大陆出来的,而且都吃过真正的“大锅饭”,他们所理解的“勤奋”一定与真正的勤奋有一段距离。虽然谭家宝曾经多次在和他们一起的时候,给他们讲解这些,给他们洗脑。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一定要让他们去看一看,去真正地感受感受。
谭家宝带出来的这几个人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戴伟业和范弩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像刘建这样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小学肄业生。陈力军、崔有福和郑大士三个人也都是中学毕业。好在他们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专业。而这时候的香港急需劳动力,而他们几个都很年轻,最大的戴伟业才26岁,最小的刘建才刚满 岁,所以他们找工作也就不难了。
戴伟业依靠自己娴熟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中南大学机械系毕业证书,以及自己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在一家电子厂担任了技术员;崔有福凭借自己算盘和会计上的优势也在一家玩具厂担任了会计;刘建不付吹灰之力就考到了香港驾照,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陈力军在一家服装厂做了推销工作;郑大士进了金庸的《明报》做校对;范弩就有意思了,他起先在邵氏电影公司做美工,很快就凭自己的忽悠本领做了摄影师,前几天邵氏需要几名会武功的小演员,他就把谭家宁和谭少强介绍去了。
这是半年多以来,他们在香港的第一次这么齐的聚会,都是多年的朋友,又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的大事,所以他们围坐在一起,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使这一次聚会的气氛显得非常热烈了。
对于谭家宝的“本事”,他们都是感同身受的。在谭家宝面前,他们丝毫也不敢把他当小孩子处理,虽然他们都是谭家宝叔叔辈的人了。
谭家宝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趣地看着这群年轻人在互相抬杠,互相揶揄。
这时候刘建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大声对谭家宝说:“老大,昨天晚上我在钵兰街拉客的时候,拉到了蔡老大的一个手下,就是那个被老大吓得尿裤子的。我已经知道他的住处。老大,我们现在正需要钱。你看能不能从这里想办法要蔡老大还我们钱?”
刘建是这一群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只有 岁。他长得很强壮,这可能与他14岁就开始担任一名卡车司机有关了。
而对于谭家宝的这个“老大”的奇怪的称呼,是他们一群人一致要求的。在内地期间,谭家宝带领他们走南闯北,风风雨雨,这让他们感到由衷的佩服。到达香港之后,他们纷纷请求谭家宝继续做他们的“老大”,带领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谭家宝收敛了笑容,皱了皱眉头说:“你没有看错吗?”
刘建自信地说:“我没有别的本事,但是识人功夫却是一流。只要被我仔细看过一眼的人,即使十年后我都会认识。所以绝不可能认错人。”
谭家宝点头说:“刘建,你做得很好,没有打草惊蛇。不过现在不是找他们算账的时候,而且我了解到,这个蔡老大还是有一手的,并且他比较讲义气,我们也许以后还用得着这个人。注意了,我们的钱丢了就丢了,不必耿耿于怀,更没有必要为了这点事情就在香港掀起波浪。赚钱的办法,我这里有的是!现在我已经有了赚取第一桶金的计划,我不想这个计划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至于蔡老大欠我们的这笔债,我算是记下了。”
刘建点头,不再吭声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那次海上遇险,要不是谭家宝果断发出飞刀,他们几个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时候的几条性命有算得了什么?
气氛紧张了一些,陈力军突然坏笑地说:“阿建,你小子经常去钵兰街啊?为什么不带上兄弟们呢?哈哈,来香港才半年多而已,你不会堕落得这么快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