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番外政变(2 / 2)

加入书签

皇上说。

大长秋却颤颤发抖,腿脚发软。

“你说得对……”

他一人重复着这句话,背影慢慢消失尽头。

留下背后沉默的诸人。

椒房殿得到了圣心,后宫中从来一人笑,便会有一人哭。

未央宫收到了一道旨意。

皇后病重,卸权闭宫,六宫不可一日无主,虽有沈妃主权,然各妃贤德皆齐,无出挑之人内外服众,贤妃今日御医诊脉得有一子,实乃大喜之事,天子故封贤妃为贵妃,行中宫之权,掌六宫大事,直至皇后凤体恢复。并命沈妃于宫中潜心修业,为辅佐贤妃作备。

不仅夺了权,还禁了足。

外头涌来好多驻兵,连长乐宫都去不了。

“好,好一个天子,”她连连冷笑,“本宫是太后红人——他也敢这样动本宫?”

“娘娘忍辱负重为紧,若再行多举……怕是更惹皇上生厌了。”

“本宫不怕他生厌。”沈淑昭的话晚秋只觉倔强,哪有妃子不愿获得君心呢?唉,错就错在,娘娘是沈家人。

“你去传话蕊珠殿,就道本宫近日不便相见了。”

“是。”

晚秋温婉应下,然后派人去蕊珠宫传话。

后来阿福面色有异过来,晚秋及时发现,问道:“怎么了?”

“你莫同娘娘说。”他支支吾吾。

“出甚大事?”

“蕊珠宫已经对外扬言,不再与娘娘交好了。”

“什么——”

“嘘!”

晚秋感到可怕,不与主子交好,不就是与太后……决裂吗?

“长公主与娘娘多年来君子之交,怎会走至今日?”

“是椒房殿的事惹恼了陛下。”

“也就是说……长公主,站在陛下那边了?”

他沉默。

突如其来一阵头昏,晚秋勉强道:“长公主糊涂!太后是生母,陛下不过养子,这怎行——唉!可千万别把此事告诉娘娘,她知道怕是要伤心了。”

“不会的,现在锁宫,暂时外头的消息还可蒙混过去。”

晚秋觉得难过,同样是锁宫,皇后那边是保护,这边就是削势。

走进室内,沈淑昭见婢女从殿外回来随口问道:“有事吗。”

“一切安好。”

“可你自从进来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晚秋知自家主子擅察言观色,她忙矢口否认,沈淑昭遂不再多问。

半月过去,他们听说宫外纷争不休,太后对封宫一事十分不满,甚至用上了扣押这词,朝堂上箭弩拔张,沈淑昭不过是个借口,四面八方势力涌动,一时间不分高低。

沈淑昭还在宫里等着消息,太后密托人遣信,可能解禁还需时日。她看后来回踱步,十分不安,“还要等多久?”

“娘娘莫急,快了。”晚秋听高德忠派来的暗卫说,禁足不是大事,朝廷里发生的大换血才是关键。

“本宫许久未与蕊珠宫通信,想必那边等急了罢。你快为本宫备纸笔,下次太后遣人过来时,把这封信给长公主带去!”道后,她看着发愣的晚秋,“你愣着作甚?还不快去。”

“是……”

笔墨纸砚上案,沈淑昭写下长信,递给她,“收好,别忘了给。”

晚秋不是滋味的收下。

又一半月过去,整整一月,当朝权妃未犯事却被困在自己寝宫不得外出,有驻兵看守,实属罕见。

沈淑昭慌了。她抓住晚秋的双肩,焦虑道:“蕊珠宫是不是出事了?”

“娘娘知道了?”晚秋大惊失色。

“你看,本宫就知你有事瞒我。”沈淑昭放下手,显得坐立难安,她来回走动,还咬起指甲,“本宫给长公主写了这么多封信,一信未回。信里道若无事就回好令人安心,她殿内手下人武功高强,怎会连这里都寻不来?你告诉本宫,是不是蕊珠宫被驻兵了?”

“娘娘——!”

晚秋突然失声高叫,沈淑昭怔住,婢女的声音凄切无比,骤间把她的心搅得慌乱。

突然晚秋跪倒在地,接着是一句痛心疾首的话:“蕊珠宫,已与咱们决裂了!”

“决裂?”她觉得眼前发黑。

“长公主已表明和娘娘划清界限!现在朝中有三军对峙,一是皇上的军队,二是太后的军队,三就是长公主的军队!”

“你是说……她已与我断绝来往?”

“正是,如今太后皇上眼看就要各自起兵,长公主突然中立中间,现在两边没了长公主的军队,谁也不敢妄动。”

“她不会站在太后这边,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沈淑昭忽然倒下去,晚秋连忙上前扶住她,听得她在耳边虚弱重复着一句话:“卫央,你我终是无缘啊……”

这其中有何含义,晚秋不解,她只知娘娘痛失挚友,悲痛至此,长公主若有见,不知还会不会回头。

被削权的日子,在旁人眼里,沈淑昭过得失魂落魄。

可无人可知,那真正悲伤不解的原因。

晚秋对主子的茶不思夜不寐十分担忧,初封宫的前一月,她明明还尚有食欲,万事看得开,短短几日,人就堪比黄花瘦,整日清汤挂面,神思游离,这让晚秋对宫外的对峙陷入了绝望。

皇上越囚得久,他们的日子就越难过。

这是把皇后受的委屈,全部还在了主子身上!

此时正值酷暑,内务府连冰都不肯发,他们每日被囚禁殿内,闷得人人心神不定。

太后忙得不可开交,谁来顾未央宫?谁还顾未央宫!

若是以前还可请长公主出面,现在还有谁在意这里?

晚秋感到深深害怕,无人在意,便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那日沈淑昭用了晚膳,外头匆匆传报,在萧、帝、长公主的联合下,太后败下阵来,萧皇后重新出山,揽六宫大权,本就被禁足数月烦躁不堪的沈淑昭当时就昏了头,她把能砸的都砸了,辛苦数年,功亏一篑,不过如此!

而致使她彻底失败的,竟来自于最信任的人。

“唔——”沈淑昭忽然捂着肚子跪下,紧接着,在地面吐出一口深红凝结的鲜血。宫人很快手忙脚乱,晚秋预感当头,完了,有人下手了。“娘娘中毒了!快找御医!”

阿福冲出去找卫兵,晚秋惜绿她们负责把沈淑昭扶上床,“快拿些水来!”殿内充满了焦急的声音。

沈淑昭抓住晚秋的手臂,嘴角残留一丝血痕,她虚弱道:“是晚膳。叫人查。”

“娘娘别说话了,是是,奴婢马上唤人查,娘娘先躺着什么也别动。”晚秋泪流下来。

皇后重起江山的后果,就是主子会凄惨沦落死的边缘,萧沈不可共生,取一则失一,为何明知如此,沈家人还不派人保护好主子?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沈淑昭捂着小腹,在床榻上痛苦的微声呻.吟。

晚秋看得心酸,为什么娘娘这么努力,成为了人上人,可是沈家还这么不重视她,府上禁足以来一句过问都没有。

躺在冰冷的床上,她看着主子疼痛蜷缩着,青丝散漫,呼吸加重,可是在这虚弱得分不清物非物间,主子竟在喃喃着一个名字,一个熟悉的名字。“卫央……卫央……”

那是长公主。

沈淑昭难忍的痛楚中,她重复的叫着这个名字。

无力,又无望。

娘娘待长公主这般情重,连这时都唤着她的名字,晚秋突然想问长公主为何要站在与娘娘对峙的对面?沈家战战兢兢从不做错事,萧家仗着战功霸道行事,皇上看不清就罢了,长公主也看不清吗?

百蚁蚀骨的痛意间,沈淑昭的指甲嵌在床柱上,深刻的向下划去。

道道痕迹,触目惊心。

“娘娘啊……”晚秋听得好似心被人捏得疼痛。

沈淑昭绝望地瘫在床上,“卫央……我可原谅你……为平衡前朝断绝与我来往,但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怎能不在我身旁……你怎能不在……”

“娘娘在坚持一下,御医马上来了!”

“你为什么不在……为什么……”她重复着这句话,因为疼痛让意识模糊,在这片朦胧之中,沈淑昭眼里那在床畔落泪的晚秋容颜,竟慢慢变成了卫央。

卫央?

你来了?

断肠顿时烟消云散,只剩欣喜。几月不见,纵使只有半步之遥,但今日,她终于肯来看她了。

你去哪了?

你知不知我想你?

话说不出口,她只能看着卫央,无言落泪。

这时,门外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御医到宫门口了!”

“卑臣来了,娘娘莫怕。”御医说完后,马上放下背着的囊袋,从中取出诸多药物,“快服炭灰水催吐,你们赶紧把绿豆、金银花与甘草放在一起煎药汤!快去!晚一刻就来不及了!来,娘娘,先吃下这颗清心丸!”

晚秋被他挤出床畔旁,御医着急地端水过来,匆匆给沈淑昭服药,晚秋看得直跺脚,只恨自己根本帮不上忙。

在视野模糊中,沈淑昭见卫央从容起身,慢慢退至御医身后,在那边她平静地看着自己,一如往昔初识时的神情,甚至,不带感情。

比任何时候看得都要让人心寒。

最终眼前逐渐变黑。

黑得混沌,仿佛步入永恒。

在这片黑中,一滴泪从眸侧悄无声息滑落枕巾。

永元四年,沈妃遭人下毒,险些丧命。

此事惊动朝野内外,萧氏名誉扫地,太后以此为借机,迅速翻出陈年旧账,把所有事都冠在萧府头上,即使萧府承认了一切,却始终不肯承认下毒,但也没有关系,京城的老百姓已经不会再相信他们了。

蕊珠前殿的宫女静好还是在扫地,只是,这回宫中的事再也与她们这边不是毫无关系了。长公主从参与了皇上出兵削权开始,就已经身陷漩涡。

沈妃的昏迷不醒让长公主迟迟没有再对沈家动手,皇上一人独抗,终于萧家墙角万人推,十分的凄惨。静好听说,皇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声不吭地回到屋内,被人发现时,已自缢。

凤座空缺,包括静好在内,都认为新皇后是沈妃没跑了,结果后来,常久不干涉后宫只在前朝做事的沈家突然改了声,要把沈妃娘娘的长姐送入宫里当皇后。

她觉得沈妃肯定要被气得生不如死,对于太后而言,一边是得力干将,一边是家族利益,真是取舍难分。

宫里的日子好似变了天,再无往日开朗明媚。宫女们只敢低声下语,并且开始偷谈着每日新事,贤妃如何突然疯了,沈妃的长姐又是何等的倾城美貌……

不知过了多久,静好有天被长公主召于殿内,与她而来的还有很多人。

“都离宫吧。”

长公主对他们说,

“你们自由了。”

众人连忙感恩戴德下跪,谁都心里清楚,宫里已经变得十分危险了。

静好出宫以后,就直接回了老家,和身为寡妇的阿母一起在家织绣,顺便开了个铺子卖东西,宫里攒的银子与长公主赏赐的珠玉够他们后半生无忧了。

过了没几月,听说京城政变了。

是真正的战争,太后为罢黜昏君起兵,天子为废除异贼起兵,至时皇城宫人死里逃生,京城贵戚飞鸟四散,史称永元之变。

但之后倒有一奇怪事,自己的先主子长公主本是站在皇上这边的,打了几月,突然就莫名其妙回到太后身边,还被太后那边的人道为“原来是潜在皇上身边探听军情,当初惭愧错怪殿下了”,她心想,长公主原先和沈妃闹得这么不快,沈妃会不会容不得她?

虽然不是主仆了,可长公主心性善良,她是不忍心让她被沈妃这样的奸妃欺负的。

再然后,坊间都开始传言沈府逼沈妃放权,人们互道这是沈府不想庶女比嫡女过得还好,若天子兵败驾崩,一个年轻有谋的太妃可就成第二位太后了,真是好一出戏,连戏曲楼里都唱不出这么精彩的戏,且就活生生地发生在当下。

“后来呢?”静好问了个老伯,老伯说后来沈妃自觉沈府不容她,遂带走诸多兵力背叛了沈家,投靠天子。

静好纳闷,沈妃能有什么兵,她不是只是谋臣吗,细问之下探出沈妃带走的是一批名唤夜鹰的暗卫,而静好身为蕊珠宫的人知道,这夜鹰卫是长公主多年前放在长乐宫专门为太后效力的,这样一走,太后这边损失可不小。

后来京城洛阳被皇上拿下,太后则退居长安建都,但在一年后,街里老人却都摇头叹气,洛阳,怕是守不住了,太后与梁王的军队太厉害,举兵节节东上,使天子失了不少城池,这仗可能已昭示结局。

可于静好而言,皇家的事她再也不想听了,不能深思,思了也是他人的人生,可不关自己的事。

不管夺.权的是谁,百姓认的永远是称王的那人。

那年落花微雨,物是人非,永元四年的卫朝战火纷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