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兵临城下(1 / 2)
“闭嘴!”赵孝成王还没有表态,蔺相如就怒气冲冲的喝斥,白胡子一翘一翘的,死瞪着平原君道:“信陵君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何来精通兵道之说?赵括亦是你嘴里精通兵道之人,却是败军覆师,置大赵于如此危险境地。”
蔺相如虽是喝骂之词,却是大为有理。廉颇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尤其善于防守,若是由他防守邯郸的话,再合适不过了。
信陵君虽是美名天下传,是有数的贤公子,被人赞为精通兵道,然而,他从未领军上过战场,多为吹嘘之言,作不得准。
再者,有了赵括前车之鉴,蔺相如这话很有信服力,赵孝成王沉吟不语。
就是群臣也是赞成蔺相如之语,齐声道:“请君上命廉颇为将。”
“这……”赵孝成王犹豫难决。
他万分不想见廉颇,若是命廉颇为将的话,就证明他在长平大战中的决断是错误的,是非常荒谬的决断,这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对于死要面子的赵孝成王来说,他断不想如此做。
问题是,信陵君真的精通兵道吗?
虽然天下人都如此为信陵君吹嘘,可是,信陵君毕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证明自己的才干,万一他是另一个赵括,这可怎生办呢?
想想当初,为赵括吹嘘的人还少吗?可以说,满朝文武都在为赵括吹法螺,认为赵括是天才不凡,是难得的军事奇才,是上将军的不二人选。
就是这样一个被举国寄予厚望的“天才”,却是败军覆师,葬送了赵国五十万大军,赵孝成王就算再信任信陵君,也不敢再冒险了。
信陵君狠狠瞪了蔺相如一眼,蔺相如斥他为沽名钓誉之辈,这令他大为不满。心中愤恨,却是因为他城府极深,没有发作。眼下赵孝成王犹豫难决,他知道这是良机,若是错过了的话。他这辈子都难有掌兵的机会了。忙道:“大王厚爱,无忌铭记在心。无忌在邯郸时日不短,甚是想念父母之邦,无忌向大王辞行。”
“信陵君。不可!”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赵孝成王和群臣之口,他们人人一脸惧色。
要知道,信陵君是在去岁长平大战后,赵国最为危险的关头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邯郸的。若他此时离去,无异于一场地震,对邯郸国人的士气具有毁灭性的打击,会让邯郸国人再难有抗抵秦国之心。
这点,不需要多高的才智都能看明白的。
再者,信陵君的名头很响亮,若是此时离去,无异于是在向世人说明:秦国势大,邯郸不可守。赵国必破!
真要这样的话,就算起赵武灵王于地下,也不可以守住邯郸了,这是致命的威胁。
信陵君这是以退为进,要胁赵孝成王。把赵孝成王的反应看在眼里,信陵君大是满意,心道:“本公子就不信,你不把兵柄给我?”
“大王。无忌实是归心似箭,还请大王恩准。”信陵君城府海样深的人物。当然不会表露在脸上,而是装作一副极欲回国的样儿。
“信陵君,你千万莫走。”赵孝成王忙冲过来,一把拉住信陵君,赔着笑脸,道:“还请信陵君为大赵出力出策。”
“大王,外臣本是魏人,不敢担此重任。”信陵君假谦虚。
“寡人意已决,拜信陵君为上将军!兵符!”赵孝成王不由分说,从内侍手里接过兵符,硬塞在信陵君手里,冲信陵君一拜,道:“信陵君,拜托了!”
“大王,外臣敢不尽力!”信陵君捧着兵符,心里美滋滋的,却是装作受宠惹惊样儿,眼里泪水滚滚,感动莫铭。
“竖子也敢将兵!”蔺相如差点把肚子气炸了,眼睛瞪圆,胡子直翘,吼得山响。
“闭嘴!”赵孝成王冲蔺相如咆哮道。
“君上执意要拜竖子为上将军,臣无话可说。臣请君上,立时执秦异人,杀之以示举国抗秦之心。”蔺相如长吸一口气,强逼自己冷静下来,再次进谏。
“不可!”又是一片反对声响起,出自赵孝成王、平原君、信陵君、鲁仲连、苏代、苏厉和群臣之口。
整个朝殿里,就没有一人赞成蔺相如的谏议。
“唯有杀秦异人,方能举国一心,誓死抗秦,邯郸方能保全,有何不可?”蔺如相是真的怒了,脸色铁青,脸孔已经扭曲了。
若是真的想要抗秦,蔺相如的主张是对的,留下秦异人就是留下一条退路,人无必死之心。杀了秦异人,断了所有的退路,才能举国一心,誓死抗秦。
问题是,赵孝成王他们有那魄力和决心吗?
“蔺相如,你好糊涂!”平原君沉声喝斥,道:“秦异人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杀之,天下人如何看我大赵?大赵会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
抡材大典中,秦异人大放异采,成为天下第一名士,这名头虽然对乐毅、剧辛这些既有大功,又有名望的名士没多大用处,不过,对于那些士子、读书人来说,就是一面旗帜,为天下关注。若秦异人被杀的话,天下人都会对赵国失望,赵国会被读书人的口水淹死。
“还有,留下秦异人,备不时之需。”平原君深知留下秦异人的好处,必要时可以以此与秦国谈判。
“竖子不可与谋!”蔺相如仰向天,一声长叹,一甩袍袖,气愤愤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