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山西之议(1 / 2)

加入书签

回到家中,先给母亲请了安后,便拉着徐若愚到了舅舅赵子昂房中。既然决定让徐若愚前往山西辅佐舅舅,自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二人互相熟悉。

当王昱与徐若愚来到赵子昂房中时,赵子昂正在那里假寐,他刚刚从英国公府中返回,张辅今日在朝上提出由赵子昂接任河东都转运使,由于事先功课做的足,虽然经过了一番波澜,受到文官集团的掣肘,但最终还是获得了通过。毕竟山西不是其它地方,山西乃是九边之地,拱卫京师,在山西,军方才是说了算的那一个!

当然,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代价就是即将致仕的山西布政使李益的位子将会产生一些变数!这些朝中的博弈从来都是与无声处听惊雷,孰得孰失,却非局外人所能了解。

如今天下承平,大明朝也由武将政治逐渐转向文官政治,抑武扬文的苗头已经隐现。虽然贤弟仁宗只在位几个月,但这个改变却正是从他开始的!而新帝登基后,也在执行这一政策,力度甚至更大!这也让群臣,特别是那些武勋世家看到了年轻皇帝的雄才大略!

当然,皇帝此举,对于这些武将而言是无法接受的,这便意味着军人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下降,若是承平日久,说不得这些军人将沦为文官的附庸!对于这些从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勋戚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结果,一个国家若要强盛,军事力量自然是基础,但如今皇上的所作所为却表明,他正在逐步削弱大明帝国的军事力量!

这也难怪宣德皇帝,毕竟他是刚刚即位的新君,而军中将领却大部分都是跟随他祖父拼杀征战的有功之士,凭他的威望,还不足以压服这些从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将领!为了他的皇位,为了大明江山,他也只有大力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拉拢文官,让他们与武将对抗。这样,他才能逐步稳定自己的统治。

英国公张辅作为军中的一面旗帜,虽然他对宣德皇帝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但军中也有派系,他的影响力虽大,却也无法影响整个军中,因此,对于宣德皇帝的行文,也只有采取默认的态度。这也是无奈之举,比较起来,还是大明的社稷江山稳定重要。

其实,文武之争在任何朝代都是无法避免的。宋太祖一招杯酒释兵权,无限拔高了文官的地位的同时,有狠狠的打压了武将的地位,使得大宋朝积弱百年,算的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宣德皇帝此时要做的的便是如何平衡文武两方的实力,既能够保证大明朝强盛的军力,又要使文臣武将互相制衡,不生乱子,此事并不容易,一个不慎便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赵某以后在山西,可全靠先生帮衬了!”赵子昂诚挚的对徐若愚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拱了拱手,虽然晚上喝了不少酒,舌头有点大,但礼数却是一点都不少。

徐若愚连忙站起身来还礼,一边说道:“请大人放心,在下一定竭尽所能,辅佐大人!”

“都是自己人,客气什么!”王昱在一旁呵呵笑道,“舅舅此番荣升河东盐运使,定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回到山西后会陷入多方争斗之中,此事还需要仰仗先生啊!”

对于这次升官,赵子昂并没有多少兴奋之情,要是让他选择的话,他宁愿留在京城,和姐姐、外甥在一起,至于当多大的官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上阵杀敌固然可以以一当百,但论起做官来,却根本不是这块材料!

先前在安邑人转运副使时,若不是王昱替他张罗着,肯定不会当得这么有滋有味,不过半年的功夫,便擢升一级。都转运使虽然只是从三品,却是一等一的肥缺!这天下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削尖了脑袋,拼命的找门路往上凑?但满打满算,大明朝也不过九位都转运使,任何一个拿出来可以说都是既有背景,又有运气的家伙!如今赵子昂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