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洛阳(上)(1 / 2)
1936年10月,见证中国数千年兴衰的九朝古都洛阳,再次迎来盛况。
蒋委员长据说为了避免铺张浪费,特地到洛阳来,避开五十华诞的隆重庆典。
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学校洛阳分校主任、巩(县)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为了筹备委员长在洛阳的“避寿”。
以洛阳分校为中心,精心策划了祝寿活动。
为保证寿庆安全,在龙门香山寺,为蒋委员长夫妇修建了一座别墅。
把西工兵营原吴佩孚的继光台,改为“寿国台”(一说“国寿台”),作为祝寿的观礼台。
考虑到蒋委员长等国民政府要员,可能会去游览嵩岳。
又动用洛阳、偃师、登封三地5000余名民工,抢修了洛阳至登封的公路,完善了西工飞机场。
尽管后世某些无脑浆果粉,据说因河南人民先缴了数万的械,后又积极从共,推波助澜地推翻党国,将蒋委员长赶到台湾岛,而“义愤填膺”。
于是满网络鼓噪叫骂河南人,说河南人全是骗子。
为佐证他们说的都是“真话”,还“依据真实史料”、“引经据典”,就河南四大灾害水、旱、蝗、汤,逐一进行反驳。
说花园口黄河决堤,只不过“没过脚踝的水量”,汤恩伯部也只不过征了“五斗米”的税收,什么旱灾、蝗灾也只不过死了马路隔壁“三四个游手好闲的。
弄得咱们民族本就酷好生产的无脑嘴炮人士、茅坑文化人,还有喜欢人云亦云的跟风者,纷纷拿河南人开涮。
就是不去稍微仔细想想,咱们国家最为癖好挑起地域争端,有意操弄族群割裂的地方是——台湾省。
网络时代无脑嘴炮族打什么样的嘴炮,却都无法否认。
即便是他们的成天用以嘴炮的“千古蒋公”蒋委员长,“民国黄金十年”的黄金年份,都与河南紧密关联,程度甚至可以笑说:超过南京!
这次“避寿”,已不是蒋委员长携带文武百官第一次“驾临”。
早在1932年1月28日,鬼子发动“上海作战”。
驻宁沪地区的19路军官兵在蒋光鼐、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抗击。
当时尚未称“委员长”的蒋中正先生,决定“迁都洛阳”。
1932年1月30日,国民政府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由林森与国民政府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等五大院长共同签订的《迁都洛阳宣言》。
宣言叙述了“一?二八”淞沪战争的起因与经过,呼吁国际列强干预日军的侵略,强调因上海战事威胁到首都南京的安全,才“出此下策”。
该宣言最后强调:兹者政府为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不受暴力胁迫起见,已决定移洛办公。
不顾前方枪炮激烈、将士用命,不顾舆论哗然、人心惶惶。
次日便铁道列车大增,以万余达官贵人之巨大阵容“迁都洛阳”,将洛阳定为“行都”。
此时洛阳虽是河南省省会,是省主席刘峙的办公地。,但以远非古时大都会盛况,也非后世大城市模样。
仅仅四五平方公里的市区,寥寥数万人口的小城。
试想一下,连照明用电都不具备,各“府院”只能在大门两边点“宫灯”的情形下。
冷不丁涌进达官贵人及眷属数万人,是什么个概念?
不管怎么说,在洛阳“将就”了十个月。国民政府搞了许多会议,其中有深远影响此后历史的两个“重要会议”。
一个是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一个是“国难会议”。
前者于1932年3月1日在洛阳西工召开。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78人参加,汪精卫、蒋介石、于右任、居正、顾孟余组成主席团。
叶楚伧任大会秘书长。
蒋介石因为忙于军务未参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