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锡兰之再接再厉(1 / 2)
初战告捷,海抗军全体立刻士气大振。鲍刚得到汇报,心中的紧张情绪也稍稍有所缓解。
虽然李广此时还在珍珠港,但驻扎在马达加斯加的参谋部已经给出了回复:要求鲍刚以确保唐港不失为目标部署军队。海军已经开始准备支援锡兰作战,但是郑学昌的战列舰编队最快也得半个月后才能到达锡兰海域。而任天洋带领的第一潜艇队将会陆续到达唐港,协同陆军作战。
兵力方面,马达加斯加参谋部也给出了承诺。半个月内将会为鲍刚补充一千新兵,准备用潜艇和驱逐舰输送兵力。
唐港指挥部中,鲍刚经过近一天的侦察,加上英军的情报,基本上能够确认日军的兵力状况。盘算一下手头的资源,鲍刚对齐瑞轩再次下达命令--坚守布特勒山七十二小时。
唐港北方,本来有四道阻击阵地。但是最佳的一道阻击阵地摩纳勒山,被英军稀里糊涂的就丢失。
布特勒山,卡特勒山,提斯玛丽湖区就成了海抗军能够依托的阻击阵地。
当然,海抗军在唐港的防御更加强大,但是如果被日军逼近唐港,唐港的基础建设和工业设施怕是要遭受严重损失,不到万不得已,鲍刚绝对不愿意在自己的“家”中作战。
拒敌于家门之外,这是鲍刚的作战总思路。
不管布特勒山还是卡特勒山亦或是提斯玛丽湖区,战前都处于英军的管辖之下,并没有构造战地工事。因此鲍刚需要时间,三天时间,这是海抗军在卡特勒山构筑阵地所需的最短时间。
在日军分派到唐港方向军力不明的情况下,齐瑞轩要担负起阻击日军三天的任务。担子不算轻松。
指挥官要做到知己知彼,情报不足,鲍刚做不到“知彼”,但是他“知己”。
海抗军的野战一营装备强大,虽然只有一千作战兵力,但是辅兵却有两千多。
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在唐港的海抗军除了主力部队,又组建了一支辅兵部队。这支辅兵部队比较特别,海抗军只派出了辎重兵充任军官,士兵则全部是由海抗军在索马里俘虏的黑人部队组成。
海抗军在索马里俘虏了三万多的意大利黑人仆从军。回到唐港之后。由特别后勤参谋胡博丰负责处置。
其中大部分黑人俘虏被充作了苦力,而六千多身体素质相对好一点,更重要的是相对嗜血一点的黑人俘虏被编入了后勤部队。这年头,说黑人比较温顺,绝对不是天方夜谭。这些黑人智商不高,但是真的是非常听话的。
这些黑人部队的任务除了挖工事。就是担任后勤补给任务。必要时充当炮灰。在海抗军中这些黑人辅兵部队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昆仑营。
名字来源于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昆仑奴》磨勒的故事。唐朝流传的一句行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能干乖巧;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踏实耿直,性情温良。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据说这昆仑奴就是黑人。李广曾经和几个文化人争辩过,唐朝时所说的昆仑奴--黑人几乎不可能是非洲黑人,但是袁教授的一个朋友,也是学历史的古之兑。古教授拿出了证据。
所谓证据,其实是唐代诗人张籍写过一首诗叫《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争辩到最后,李广就不想和古之兑这样的文人争辩了,中国传统的文人讲的是法祖,反正老祖宗说的,对的是对的,错的还是对的。鉴于古之兑教授这一帮文人在海唐国的宣传机构作用巨大,李广还是给予相当的重视。反正李广需要什么方向的宣传,这些文人总是能从唐史中找到先例,然后加以演绎。真是相当好用,至于和李广的思想严重相悖的,李广总是以拖字诀应对。
古之兑教授对辩论的胜利洋洋得意,因此这支黑人部队就被命名为昆仑营。
二战期间还是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黑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文化知识,就连基本的劳动技能都不具备。在他们认为神一般的白人带领下走上了战场,除了充当炮灰,就还是炮灰。
胡博丰管理这些黑人俘虏的办法很简单,他在这一群黑人中找了几个小头目,选出的这些小头目要求不高,只有一条--必须是嗜血暴力分子。
胡博丰对这些黑人,给出了承诺,跟着海抗军作战五年,不仅有吃的有衣服穿。表现的好,可以回到非洲家乡,而且海抗军将会为他们武装,并支持他们抢一块地盘,做个酋长,或者国王。这个大饼画的可真够诱人的。
相比较而言,这个条件可比意大利军给出的条件优厚的太多了,黑人小头目们被当酋长,当国王的梦想忽闪的脑门发光。做梦都在想着抱一群漂亮的黑妞在ooxx。
至于能不能活过五年,这些黑人根本就没有概念,他们甚至连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头都不数不清。
跟随海抗军野战一营出击的昆仑营部队头目,本名杜杜拉拉一长串,没有人搞的明白。古之兑,古教授就取了墨勒这个名字赐予了这个化外野人。名字取自唐传奇《昆仑奴》中那个黑人的名字磨勒的谐音,之所以还改了一点,古之对教授言:“墨,黑也。”
齐瑞轩在取得了第一场胜利之后,就开始催促墨勒开始构建工事。小把戏玩一次就够,这次齐瑞轩修建的阵地很是正规。数千人在两道山梁上一起开始动工。
竹下三郎中佐在摩纳勒山只听到一阵枪炮声,就再无其他消息传来。久经沙场的竹下三郎立刻意识到-出问题了。又过了十多分钟钟,再无枪声传来,竹下三郎意识到--出大问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