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严词激辩(2 / 2)
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视觉,所思考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就好比一个公司职员,和公司老总所思考的问题,绝对不会一致的,哪怕这个职员,当过老总。
蒋校长所做的,你不能说他错了,孙兴华所做的,你也不能说他错了。只是他们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就不会一样。
孙兴华救国救民的想法,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拥有后世的见识,知识,他想要力揽狂澜,想要指点江山,这是正常的。
不过孙兴华毕竟在后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留学生,即便有智能电脑这种逆天级的装备,但是想要拥有军事,政治上面的高超能力,还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
“辅国,党军军歌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当初勾践如果像你这样的冲动自大,又怎么会有后来灭吴封伯的壮举。”蒋校长善于演讲,看到孙兴华沉默之中,蒋校长的语气,又缓和了一下。
蒋校长的话,一字一字遁入到孙兴华的心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忍耐,是成大事者必须有的意志。
“校长,济南的百姓。”孙兴华还是不肯放弃。
“把你的计划说一下。”蒋校长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如果之前蒋校长还是一个莽夫的话,那么此刻的蒋校长,就如同参悟世间一切的老僧。
孙兴华这个时候才想到,蒋校长的政治能力,是在军事能力之上的,蒋校长的发家看似机缘巧合,但是这里面不光存在运气的。
孙兴华随即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蒋校长的脸上,却是阴晴不定,也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不过孙兴华能够感觉到,蒋校长肯定是有自己的见解。
孙兴华坚信,蒋校长的忍耐,是有底线的。
正如七七事变发生后,蒋校长在庐山发表《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的一段话所说的那样,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也许,这就是弱国最后的尊严。
孙兴华不清楚的是,蒋校长对于五三惨案,比任何人都怨恨,仅仅在一年之后的五月三日,蒋校长就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发表过演讲《誓雪五三国耻》。
如果是作秀的话,那么蒋校长完全没有必要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进行演讲,毕竟那里是别人无法撼动的地方,那里的学生,都是蒋校长的子弟兵。
“当初我把李延年团和邓殷藩团留下,邓殷藩和我说,我军既已退出,这一二团兵何必留在城里枉然牺牲,不如命令一同退出的好,我给他的回答是不能退。”蒋校长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和孙兴华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