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某有过墙梯(2 / 2)

加入书签

高干呵呵笑道:“文德兄,你作为一县之长,可要沉住气呀!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贾文和有他的张良计,我高元才自有我的过墙梯!”

李景经高干这么一说,不由得脸上一红,却是没有气急败坏,而是向高干深施一礼道:“高公子,与君相处这几日来,某觉得以前的日子算是白活了。公子若是不嫌弃,某愿拜先生为师。”

高干急忙将李景扶了起来:“文德兄,拜师就不必了,有道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我互相学习就是了。”

“就依高公子之言。”李景这一句话出口,觉得浑身上下轻快了许多,“西凉军人多势众,筑一座土山也不过数日之功,我们还应早作准备才是。”

“确该如此!”高干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当下是娓娓道来:“文德兄,可速速令人拆除民房大梁,运到城头上来,将城楼不断加高。只要城楼始终比城外的土山高出一丈,贾文和就无可奈何了。”

“这真是个好主意,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李景使劲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吩咐一旁的县丞道:“你速将城中工匠聚集起来,到城中寻找适用的木料,再运到这里来。”

“喏!”县丞转身欲走,却又被李景唤住:“你不要忘了我们是百姓的父母官,所以要拆先拆县府的房子,然后是你县丞的府邸,接下来是县尉府,仓曹府等等,如果木料还不够用,再去拆百姓的房子,但是要做出比市价高出两倍的赔偿。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百姓暗地里戳着我们的脊梁骨!”

李景话音刚落,城楼里已经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高干不由得大笑起来。也许李景是迫于兵临城下的压力,或者是作秀,但他能这样做,已经让高干对他刮目相看了。毕竟,若是失去了民心,这官就做的没意思了,这梁县城也就守不住了。从这个角度看,李景已经懂得了为官之道,甚至比后世有些利欲熏心的官员聪明多了。看来,当年有着一双慧眼的孙坚能够推荐李景做梁县令,自然有他的道理。

是夜三更,韩浩与典韦每人背着一大包袱金珠宝贝,骑着快马从梁县南门杀出,直往渑池方向而去。

接下来,便是高干与贾诩之间的盖楼和筑土山大战了。

正如高干所说,无论贾诩筑起的土山有多高,北城楼始终比其高着一头。两人就像是拍卖会上的暴发户,不断抬高着某一件拍品的身价。

双方足足僵持了一月之后,贾诩不得不败下阵来。一来是因为木制楼加高难度不大,二来是高干好歹懂得一些建筑学的原理,多多少少对工匠们指点一二,就不是贾诩所能匹敌的了。

“高元才,纵然你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你的首级!”贾诩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先用声东击西之法,集中兵力猛烈攻击南城,然后令人悄悄在东城挖掘十条地道。

不过贾诩的这些伎俩还是没有瞒过高干的耳目。

高干令人挖掘长沟,切断地道,并派兵马驻守,待西凉军挖至深沟时,即将他们悉数擒杀。高干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如果发现西凉军在地道中潜伏,就将木柴塞进去,投掷火种将其点燃,再在地道口摆上数十个牛皮囊鼓风,将烈火浓烟吹入地道,西凉军无不被烧得焦头烂额。

贾诩绞尽脑汁之后,再出毒计。他令人在梁县四周挖掘地道二十余条,植入木柱支撑,然后用油灌注,再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然而高干又是早有准备,火速在城墙崩塌的地方放上栅栏,使西凉军无法攻入城内。

不说高干与贾诩各展浑身解数,在梁县斗智斗勇,且说一说离开梁县的韩浩与典韦。

古城渑池,坐落在淆涵之间,洛阳至长安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大将黄飞虎就在渑池城下殒命。

日上三竿之际,韩浩一人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和鸡舌香,来到了戒备森严的张济的骠骑将军府门前。

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搪”,韩浩此番有备而来,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先给将军府的管家张要送了一份厚礼,便轻而易举地见到了将军府的长史邹杰。

这个邹杰就是邹氏的亲兄弟,深得邹氏与张济的宠爱,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将军府长史。

邹杰并不认识韩浩,但是看在金珠宝贝的份上,还是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是何人?这么急着来见本长史所为何事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