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厚礼之下邱徐二家各有思量(1 / 2)

加入书签

老徐一直把胡一亭送出校门才回家,他老婆见他进门便连忙迎上来道:“老徐你可算是教出了个最好的学生,和那些个忘恩负义的小崽子真不能比,你看看,这么多年,有几个学生来看过你?又有谁给你送这么厚的礼?

啧!啧!啧!你看这两瓶茅台,百货大楼里卖二百多一瓶呢!两瓶加起来比你一个月工资加奖金还多!这条金华火腿你猜怎么着?八斤半!盒子上写着呢!还是最好的两头乌!我估摸着这一盒怎么着也得二三百!这两盒海参也新鲜,都是大个儿的,一斤三十头的上等货!一盒有60根呢!两盒120根!啧!啧!啧!

她们家光这酒和火腿就送的这么贵,这些个补品也一定不便宜!刚才我没好意思当着她们娘儿俩问,她们走了我才打开。

你看看,这一个个礼盒真漂亮,同仁堂的!肯定都是高档货!你这学生真实在!不糊弄人!”

老徐对老婆的市侩有些反感:“妇人之见,我教学生一视同仁,不是为了他们的礼!”

他老婆正在兴奋点上,也没对老徐的忤逆生气,笑道:“行行,我可不就是妇道人家嘛。

我说克俭啊,这么些个东西咱们也吃不完,明儿个我把火腿切四斤下来,给咱爸妈各送两斤吧?”

“你看着办吧。”

老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笑着对今晚显得格外殷勤的老婆道:“酒你可好好收着,这么好的酒我这辈子还没喝过呢,茅台啊!国酒!中央领导喝的!呵呵呵!

还有这些补品,都别动,回头我问了价再说。胡一亭他家如今可不得了,中央领导都视察过他们家公司,湖山通讯知道吗?就是他家开的,上次我碰到王校长,听他说那可是一年好几个亿的产值!你说他能送我便宜货吗?”

徐克俭老婆咂舌道:“呀!这还了得!

你既知道这个,刚才怎么不留他多坐会儿?怪不得你当不了大官儿。”

徐克俭皱眉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若让人听见,有多少情分也没了!再说胡一亭他全家没一个教育系统的……算了,跟你说话像对牛弹琴。”

说完老徐又回了儿子房间,继续辅导徐绍华作功课。

难得徐克俭老婆心情极好,也不生气,只呵呵地笑着,喜滋滋地望着茶几和沙发上的一个个被自己打开的礼盒,呆呆想了半天,开口道:“老徐,我弟弟过年送来的野茶和花生还有老些个,过两天你跟我去胡一亭家走一趟罢,拿给他尝尝鲜。”

老徐闻言,半晌才从屋里用沉闷地声音回道:“这是什么屁话!哪有老师给学生送礼的!全天下也没这种事,蒋素芬你想干什么啊?”

徐克俭老婆蒋素芬走到儿子房间门口,探头道:“你出来,我跟你说个事。”

老徐只得出了儿子的小屋,蒋素芬跟着把门也带上,拉着老徐坐上沙发,低声道:“我们肥皂厂要破产改制了,听说这次全都得下岗,除了厂办的领导,工人一个都不留。”

老徐忙道:“你都二十年工龄了,也不给留?”

蒋素芬哀怨道:“三十年工龄的都不给留,我二十年的算什么。

这下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这回你老婆我横竖要下岗了呢,所以你可得和你这学生多亲近亲近!我看这孩子对你很亲热,前面说话时还喊了你一句老徐,你听见没?我可是听见了。”

老徐听说老婆将要下岗,心里很不是滋味,低声道:“这小子以前就调皮,初一初二那会子最能折腾,和那个张百尺一起,校内校外的净惹祸,我处理他俩和别人打架都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我那时候也就是口头教育教育。”老徐越说越觉得自己英明:“我那时候就看出来,这小子是能干大事的,一般孩子哪有胆子在校外和人打架呢,如今毕业了他爱怎么称呼怎么称呼,就算叫我徐克俭也行呀,我估计起码有一半学生在背后都叫我老徐吧?哈哈哈。”

蒋素芬笑道:“他叫你老徐挺好,亲近,等回头去他家,你可别端着老师架子。”

老徐皱眉道:“谁说要去了,你这是打算托他给你找工作啊?你一个包装工,除了整肥皂别的啥都不会,今年都38了,能干什么啊?”

蒋素芬闻言气恼,哭骂道:“你真没出息,连拉下点面子都不肯,为我出个头怎么了?我哪点丢了你老徐家的人了?我是偷了抢了还是在外面养野汉子了!你就这么埋汰我!你难道想要我以后跟那些年轻女工一样去站街拉客不成!”

老徐听蒋素芬说的不堪,赶紧拦住劝道:“你别急!你别急!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蒋素芬立刻转悲为喜,柔声道:“那我现在就把那些花生和野茶收拾出来,我知道他们家有钱不稀罕这个,不过你是他老师,心意到了就成。”

老徐默默往沙发上一靠,双目紧闭,觉得浑身再没了一点力气。

……

另一边,邱家也送走了胡一亭母子,郑华珍执意大开着门,用家里灯光把楼道照亮,直到客人走到楼下才关上门。

“小青你这学生可真是体面人家出来的,送的东西全都这么贵,像这些林下野参、鹿茸腊片,我以前也就是听过名儿,今儿个才总算是亲眼瞧见了。”

邱小青懒懒地在沙发上侧躺下,枕着扶手道:“人家有钱了,自然做派就上去了,如今这社会人和人越来越不一样,富得富死,穷的穷死。”

郑华珍打开茅台盒子,拿出瓶子细瞅:“快别这么说,人家好心来看你,你说些没意思的话干什么。

你看看这茅台!呵呵呵呵!你妈我在酒厂干了一辈子,也就喝过一次,那还是73年的时候,厂里搞新工艺开发,技术科的辛永娟偷偷给我从坛子里打了一小杯,那可都是从贵州运来的原浆,那味道呀,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