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宛城(1 / 2)
未到宛城之前赵逸就曾经查看过地图,对宛城周边地貌也有一些了解。行军途中虽说为了救治那少年母亲颇费时间,但并未停止思索。
“将军,依卑职看来,叛军新胜气势如虹,但手下兵士多为流民百姓,可谓乌合之众。所占地盘虽多,却不足为虑。只要我们攻占宛城,生擒赵弘,其余郡县定会望风披靡。”赵逸摸索着下巴,“我方动静必定已被赵弘所部得知,想必此时宛城已经有所防备。取巧之法颇为不易,不若派大军围城,挫其锐气,再遣人前往招降。”经过广宗、长社之战,黄巾军精锐已经除去大半。赵逸来之前就做过调查,赵弘所部多为流民百姓,并不是张角三兄弟所训练的精锐。若是围城叫战,斩其精锐将士。再发下特旨对其既往不咎,此战必胜。
朱儁想法与赵逸有些不同:“如今与当初张角起义有所不同,此时张角所部三十六方黄巾贼为我官军所灭,已经不是当时天下大乱,民心不定之势。如今海内一统,天下大势已定,只有黄巾残部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并非良策。”
朱儁的话赵逸明白,他怕的是万一开了头,恐怕日后的叛乱不好控制。黄巾残余不仅只有赵弘一股,若是烧杀抢掠,被官军围堵理所当然的投降。不足以警醒世人,如此周而复始不好控制。
朱儁是想用铁血手段镇压赵弘所部,致使其余的黄巾残余不敢再起反抗之心。
乱世用重典,这个道理赵逸自然十分清楚。朱儁心中既然有了决定,赵逸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一切就看明日的攻城之战了。
赵逸甚至已经想到了明日那血流成河的场景,微微叹息一声。
观察到赵逸脸上的表情,朱儁微微摇头:“伯来先前所说计策,确实是好办法,但此时不同以往,为了长治久安,我们必须痛下杀手。你应该明白与天下安定相比,宛城的几万黄巾军,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若是不以铁血手段诛杀赵弘所部,日后难免会出现更多的赵弘之辈,那时候生灵涂炭,受苦的自然还是老百姓。”
赵逸点点头,这也是舍得之道:“将军所说卑职明白,但不准黄巾贼投降,必定会使得赵弘所部拼死力战。届时万众一心,势不可挡。”赵逸此话代表同意了朱儁的计划,不过若是那样官军就算拿下宛城也必定伤亡惨重,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赵逸可不想做。略微思索一下,想到了一个主意:“不若攻城之时,给黄巾贼留下一条生路。”人性就是如此,若是给人留下生路,就不会有死战不退之心,加之官军前方攻势甚猛,贼兵必定弃城而逃,无心恋战。到时官军只要顺势而追,必可斩杀赵弘。
朱儁眼睛一亮:“伯来妙计。”
此时赵逸与朱儁在这里商量破城之计,而城内的赵弘等人也在商议如何防守。探马一早就带来了官军的消息。
赵弘已经将兵马整合在宛城,准备与官军一决生死。此时正在府衙与手下将士商量守城事情,灯台上那跳动的火苗,将几人的身影映照的不断晃动,配合着这几位将领那凝重的脸色,使得气氛有些压抑。
赵弘环顾一下四周,将诸将的脸色尽收眼底。询问一句:“诸位将军,此刻官军三万奔袭而来,我们该如应对?”其实赵弘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不过却还要征询这几人的意见,因为在宛城内的黄巾军并不只有他一股。他的人马虽然最多,但是面对这种生死抉择,他没有权利替别人做决定。
众人皆沉默不语,最后一个身着黑犀战甲脖间系着一条黄巾的将军沉吟一阵打开了话匣:“赵将军,那三万官军倒还罢了,我们手下此时也有数万兵士,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并不惧怕那些官军。”说到这里这人话音一转,“但是这次的统兵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击败天公将军的赵逸。我军与之交手恐怕……”剩下的话这将军并没有往下说,但是这些将军知道这人的意思,天公将军张角,自己黄巾军的灵魂人物,都不是赵逸的对手,自己这些聚拢起来的残军败将,怎么会是赵逸的对手。
所以听到这将军的话,众位将军都点了点头,同意这人的见解。
赵弘眯着眼睛看了看眼前这几个将领,先前攻打宛城的时候,这些人都嗷嗷叫,一副天老大他们老二的气势,现在听到赵逸这两个字竟然就起了撤军之心,让赵弘很是气愤:“依照孙杨将军所说,我部现在应该撤军,将宛城让给赵逸所部官军?”这些人沉吟不语,想来是拿不定主意,“黄巾将士浴血奋战,才有今日成果,我们如今岂能拱手相送,那么前日将士的血不是白流了?”
“赵将军言之有理,我矢志为天公将军报仇,虽刀斧相加不改其心。若赵逸来攻,末将愿为先锋!”一个将军冷眼盯着周围几个将军,心中暗说这些人没有骨气,劫掠个百姓还可以。完全没有与官军对抗的勇气。
赵弘眼睛一亮,心说终于找到了意气相投之人,目光热切的盯着这个将军:“张鸣将军勇烈可嘉,不愧为天公将军的亲信大将。”赵弘顺着张鸣的意思往下说:“我军打正旗号所为天公将军报仇,此时仇敌来此,我军正当对予以迎头痛击。怎能不战先退。诸位将军都乃赫赫有名的黄巾将军,若是不战而逃,日后九泉之下哪有面目去见天公将军兄弟三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