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善养人性(2 / 2)
钟教授接着说道:“这是5名被害人尸体的照片,让到场的各位被害人家属再次重温噩梦,我感到非常抱歉。刚刚警方根据DNA技术已经可以确定这5个受害者是这名犯罪嫌疑人所杀,在新月河被杀的8名死者是不是被同一凶手所杀,现在警方正在认证结果。凶手在这5起案件中运用到的犯罪惯技有突然袭击、捆绑、强制性交、强制肛交、异物插入、对被害人身体的反复殴打、把手机塞入下体、咬去部分被害人的哺乳器官甚至下体组织、对部分被害人进行了分尸等等,下面来看一下凶手的照片。”
随后整个会场传来一阵哗然声,一头碎发的林思齐站在夕阳下的树林边微笑着,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让他的上半身处在光晕里,他的眼神清凉有力,微笑脆弱而忧伤,整个照片被用滤镜处理过,微黄而唯美。照片中的林思齐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渴望被人保护的孩子。
这张照片是在顾晓莹的手机里发现的,钟教授直接把它用作了素材。他接着说道:“林思齐,男,15周岁,崇光市林新区林黄村人,正如大家怀疑的一样,这个孩子真的是凶手吗?开始我们调查的刑警也有和大家一样的疑问,因为他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就他一个人,我们的刑警从他家门口一次一次地走过,却直接把他排除在外,他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地得以逃脱,但是现在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就是这个不到16岁的孩子犯下了崇光市历史上最严重最恶劣的连环杀人案,同时可能也刷新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他是世界上年龄最小的连环杀手,同时也刷新了我对于犯罪心理学的学科认知,可以说这个孩子用他的残忍震惊了整个司法界。很多人都要问:为什么?这个孩子还有人性吗?这个孩子还有救吗?”
“我先不着急回答他的问题,因为前面的事情介绍不详细即使回答了问题他也未必能明白,请大家先看一张表:
0-1岁乳儿期
2-3岁婴儿期
4-5岁幼儿期
6-11岁学龄初期
12-15岁少年期
16-17岁青年初期
18-25岁青年中期
26-35岁青年晚期
36-60岁中年期
61岁以上老年期
这张表是根据发展心理学得出的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每个人一生只要他能活到61岁肯定会经过这10个人生阶段,这个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的一生只有10个阶段,18岁以前(包括18岁)占了7个阶段,6岁之前(包括6岁)占了4个人生阶段,也就是说在0-6岁这6年里人经历的心理变化比26-66岁整个40年经历的心理变化还要多,这说明什么如果我们在这6年里学会了爱、宽容、善良、正义,它对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后面40年在社会中所形成的观念,而爱尤其是对他人的爱、对他人的善良、正义感正是构建那被我们称为人性的东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人在这6年里没有人教给他也没有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爱、善良和正义呢,更进一步反而让他感受到的是暴力的殴打、亲人的冷漠和同学的欺凌,他会变得怎么样呢?”
会场现在长时间处于静默的状态,钟教授把无线话筒抽下来,在舞台上边走边说道:“尽管没人愿意承认,大家也都知道这种情况的家庭在崇光不在少数,崇光一直都是农业大市,输出的外出务工人口非常多,很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而林思齐是什么情况,母亲生下他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没有照看过他多久,因为忍受不了邻居的流言蜚语没过多久就外出打工,他是被奶奶独自带大的。那大家可能会说,那他一定从小被他奶奶百般宠爱,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是中国电视剧看多了,现实情况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本身也是残疾人,她是个聋哑人,年纪大了腿脚本来就不方便,除了在林思齐不听话的时候给他两棍子以外,我很难想象能给他怎样的照顾。因为从小跟着聋哑奶奶生活,林思齐的语言能力发展特别缓慢,直到5岁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以至于上学的时候说话结巴被同学排挤、嘲笑,而他的奶奶在他5岁那年也去世了。”
“为什么要先说这些事情,因为人性不是天生就有的,人性是养出来的。如果没人培养呢,他就要靠孩子自己感悟了,如果有的孩子遭受的全是暴力,受到的全是不公平的待遇,耳边听到的全是闲言碎语和挖苦嘲笑呢,他还会不会产生人性?会吗?当然不会,他必须灭绝人性,因为只有那样他才不会感觉到痛苦和缺失。”
“当他看着别的孩子被父母领着每天背着新书包上学,当他看到别的孩子每天穿着干净的衣服,手里拿着有趣的玩具,在街上嬉笑打闹,他自己只能躲在黑暗的阴影里的时候,他为什么要产生爱,要产生善良,要产生同情和怜悯,产生这些东西只会让他更痛苦,更自卑,更绝望,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我们凭什么要求他如此残忍的对待自己,他理所应当地应该产生仇恨,产生想要虐待报复这些孩子的想法。只有看到他们活得比自己更痛苦的时候,他才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弱小无助,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