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范增一面回答,一面做局促状。看到对方的这种样子,鲍林爵士的心里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冷哼(1 / 2)
近百名留英的学子,为了能够回归祖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其中有六十一人,虽然历尽艰辛,也吃尽了苦头,但在太平天国政府驻英公使馆的不懈努力和倾力的帮助下,最终还是挣扎出了大英帝国这个魔窟。
一八五七年的年底,劫后余生的他们到了法兰西。在傅善祥公使的亲自关怀下,这六十一位曾经的“流浪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充分修养之后,又都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在法兰西,他们继续着他们那被中断了的学业,直到五年后的一八六五年,他们才光荣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于伟大的太平天国红海军的行列之中。
但是,他们还有二十几个同伴,却惨遭不幸,按照英国政府给出的说法“因染患重疾”,而没有能够看到这最后的幸福时光。即便如此,他们的灵魂却依然与骨灰相伴,在太平天国政府派出人员的专程护送下,回到了他们曾经日牵梦绕的故土。
而范增没有闹着回来。
不仅没有闹着回来,他和他那当时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个的“磕头兄弟们”一起,还都是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思想,贯彻进了实际行动当中去的第一批人。
当英方所玩弄的第二轮“饿饭加洗脑”的战术开始后没两天,范增和他的磕头兄弟们一起,就在英方“教官”早已准备好了的“坚决与太平天国政权不共戴天”及日后完全服从英方一切安排的保证书上,既签了字,也画了押。
不仅如此,他们还乐于“积极地”配合英方的“教官们”,去做那些同伴们的思想工作。
于是,他们成了第一批获得“解放”的留学生。
范增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是他们事先就已经通过一条绝密的联络渠道,领受了来自天朝政府内务部的最新任务,即伪装反动,把自己继续隐藏下去。
当然,范增等人的这种“积极表现”,不仅取得了英方的信任,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天朝方面营救那些还在与英国魔鬼抗争下去的学友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
此后,范增等人与那些已经决意要留下来,任由命运来安排自己的一切的学友们一起,又被集中洗了三四个月的脑。
当英国的教官们对他们的这些特殊“作品”,终于表示了十分的满意的时候,他们又接受了英方的再度安排,开始了相关的军事技能学习。当然,在这期间,英方还为他们专门安排了一门特别的功课——日本语。
一八六三年,范增等一百多学业有成的“大清志士”,怀着满腔的“重建我大清”的宏大抱负,先是被送到了孟买。在那里,在大英帝国的印度舰队里,他们经过了数月的见习之后,又重新启程,不久,他们抵达了他们的最后目的地,日本的江户。
从这一天开始,这批“大清的志士们”,成为了正在加紧打造中的德川幕府海军中的基层骨干分子。
在这里,对于这些“大清志士”来说,置身于倭奴群中的那种生存的环境,一开始其实是很恶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