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七十二美爬城(上)(1 / 2)
李世民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耐性也非同寻常,更不会因为一两次败仗和一点逆境而前功尽弃,他现在正在等待战机,一个多月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为了战机他甚至可以等上几年,他有猎人的耐性。
因为他的智囊之一房玄龄,已经到江南游说杜伏威和萧铣去了,李世民准备联合杜萧两家,共同对付杨勇。因为这两大军阀割据势力已经占据了江淮流域和长江中游的江南大部分地区,手下都有几十万精兵,实力相当雄厚。
可是房玄龄还没回来,李渊的旨意到了,徐茂公的人马抢渡黄河,刘文静和李神通大败而回,义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逼近并州,三路人马必须火速回兵解京师之危,并让他做好断后事宜,防止义军随后追杀。
这一下把李世民的战略部署又给打乱了,他等的是江南的两大豪强哪怕有一家愿意跟他联手出兵,义军必然首尾难顾,他看得清清楚楚,杨勇现在是在这里强撑着,无论是杜伏威出兵进攻河南,还是萧铣出兵陕西,义军都会首尾难顾,到那时杨勇必败。可是圣命难违,京师的确也不能不救。因此,他大骂刘文静和李神通无能的同时必须重新调整战略计划。
李世民的营帐之中,杜如晦、李孝恭、长孙无忌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治,李孝恭和长孙无忌身上的伤已经痊愈了。他们正商议如何退兵的事,重点是如何阻击杨勇的追击。
长孙无忌主张重点防守北线即衡水至定州一带,因为那里是陛下撤退的地方,杨勇肯定会从那里追击
李孝恭认为应该西线和北线兼顾,因为西线的魏郡和洺水是河北重地,刚刚到了唐军手里,如果再失去了,山东的义军西出洺州,很容易与徐茂公的人马联成一片,并州就更危险了。
李世民听了二人的话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表态度,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语出惊人,长孙无忌和李孝恭的方案他都不赞成,准确地说他是不同意撤退或不同意全部撤退。
他的理由是:柴慎和李渊都有些小题大做了,徐茂公那路义军充其量只有八万人,目前他属于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很多长,纵然唐军内部空虚是事实,但仅并州算上御林军兵马不下二十万,而且罗艺的伤已经好了,就算徐茂公的人马打到并州城下,短时间内也攻不下并州。只李建成和李渊那两路人马就有十几万,这两路人马回防并州完全来得及,而对付徐茂公的这几万人马绰绰有余,并州并没有什么危险,因此,李世民此时不需要退兵。
李世民听了这话先是一惊,但一分析杜如晦的话很道理,但不退兵就是抗旨。这一点,恐怕亲父子也不行。
杜如晦看出了李世民的担忧,继续分析道:“殿下,我们营中还有六万人马,加上禹城、济州、东营、平原、高青、桓台等州县的守军,殿下掌控的人马超过九万,我们可让两万人马奉旨撤退,再分两万人马在西线和北线阻击,剩余的大部分人马应该继续在这些州郡驻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牵扯住杨勇的兵马,一旦我们联合杜伏威和萧铣成功,就可以让杨勇腹背受敌,首尾难顾。如果玄龄无功而返,我们还可以与北部的沧州遥相呼应,时不可解时,退回沧州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克明之言正合孤意。”李世民当即拍板了,杜如晦正说到他心窝里了,另外山东的这几个州郡来之不易,他可不想就这么便宜了杨勇。
李世民当即传令,让长孙无忌带兵两万火速配合李渊的人马西撤,去解并州之危,让大将李孝恭带兵一万在西线阻击义军追杀,让罗成带兵一万在北线阻击义军的追杀,他和杜如晦、李元霸等引剩余的两万多人马分散以后退守禹城,济州,东营,高青,桓台等州郡,加强这几个据点的防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