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军事改革(上)(1 / 2)

加入书签

在短短一年内,便有超过五千名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他们也将成为赵旉未来的第一批铁杆支持者。

赵旉本想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但一则王府仍然财政紧张,二来也不能让孩子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所以他便让人给无钱缴纳学费的孩子安排了一些勤工俭学的活计,比如打扫街道、疏浚水渠之类。其实这些工作未必足够支付他们的学费和生活开支,但赵旉只是想让他们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并没有锱铢必较。

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式教育的成效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而要争取这些时间,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军队善战是一柄双刃剑,可以杀伤敌人,也可能使大宋内部不安,于是赵旉便想起了前世记忆中的政委制度。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职务,比如所谓的“监军”,一般由文官或者是宦官担任,但问题在于主将与监军的权责混乱,结果经常互相掣肘,反而得不偿失。而政委制度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成功制度,何况赵旉还根据大宋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一定的修正

赵旉为此专门设立参军一职,负责以“忠君爱国”为主题教化全军将士,其实也就是思想工作,另外还要参与对应级别的军事决策。大力推崇“忠君爱国”主要是借鉴了历史上湘军以儒家思想治军的做法,毕竟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太久,其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这样做容易为官兵和百姓所接受。另外,将“爱国”与“忠君”并列,可以为将来将“爱国”提到最前面打下铺垫。

诚然,短期内忠君思想必然进一步强化,但对赵旉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不让官兵们忠诚于自己,难道还要他们来反对自己吗?

另外,赵旉还废除了宋军中原有的繁冗礼节,代之以类似于前世解放军的军礼,一是为了简便,二是为了培养士兵们的自尊心。

毕竟虽然跪拜礼在东方盛行只是因为椅子发明较晚,可跪拜时确实很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还是尽快在军中消失比较好。再说,老跪对膝关节也不好啊!

这一改革自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都被赵旉以“便利”为由驳回。军人毕竟大多不像文人那样迂腐,他们又没有吃亏,终究还是接受了下来。除此之外,新款军服以及勋章等构想赵旉也开始逐一尝试

军队若不能集中指挥权,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赵旉同时规定,参军在正常情况下不具有指挥权,除非当时这支军队的主官与副职均不在军中。但军队的主官也不能无视参军的存在,因为参军具有否决权,即主将的命令必须经过参军批准才能生效。

不过为了避免参军利用这一点将主将架空,赵旉又详细规定了各人的相应责任,若是参军批准了主将的命令,那么出了问题,主将承担主要责任;若是参军没有批准主将的命令而出了问题,则由参军承担主要责任,这样一来参军便会尽量少干预主将的指挥。

另外,参军还负有引导方向的重责,一旦军队主将下达与该部队任务相冲突的命令,参军必须予以阻止,否则若产生不利后果,参军将承担全部责任。

虽然参军的出现可以大大加强朝廷(其实就是赵旉自己)对军队的控制,但若参军与主官关系恶劣,必将产生可怕的恶果。所以赵旉又规定,军队主官有权要求更换参军,而参军也可以申请调离,但这样做的话前者将受到赵旉的特别关注,成为轮调时的首选,后者则可能永远离开军队,而在高度重视军事的淮西特区,离开了军队就意味着仕途将会一片黑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